阅读记录

第241章 韩爌身死、张书缘被赐婚[2/2页]

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 墨轩先生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理。”
     一听这话,韩爌的老眼就是一闪,群臣们也开始互相点头了起来。
     “所以陛下,结合此类种种,臣以为此案断不可止于韩阁老一人。”
     “那张爱卿的意思是……”
     “陛下,如此国情,我朝理应明正纲纪将一应涉此官员予以重罚,如此方可澄清玉宇唤醒人心,所以臣斗胆恳请陛下以“不提不查不治之罪”问责内阁!”
     轰!
     这一下子,所有人都懵了,就连朱由检在内都没想到,张书缘竟然会将刀子挥向自己。
     在张书缘这话脱口的一瞬间,东林党的礼部右侍郎钱谦益、东阁大学士成基命、文渊阁大学士钱龙锡、中军中军都督同知李邦华、少詹府事钱士升、太仆寺卿李应升、刑部左侍郎乔允升等核心骨干就跳出来反对了。
     而他们反对的理由是,此举易使朝国崩溃。
     就在钱谦益等人的话音落下后,浙党的礼部左侍郎周延儒、通政司的刘廷元、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姚宗文、大理寺少卿范复粹、以及刚刚升迁到兵部给事中的薛国观就站出来赞同了。
     而他们的理由,自然是要求皇帝明正典刑维护朝纲!
     见众朝臣是分成了两派,朱由检便就看向了小哥,而张书缘却是向朱由检点了点头表示“就按我说的办吧”。
     随着他这一点头,司礼监秉笔李凤翔也站出来同意了,并且还言说了一番日常内阁的情况。
     而李凤翔所说的情况是,除去李邦华与张书缘这两个新秀之外,其余之人大多都票拟依怠,遇到事情反应十分迟钝。
     听着众人给出的意见,朱由检便就决定对内阁动手了。
     “既然诸位爱卿如此言语,想来也是对我内阁不满已久。既然如此那朕便也寻不得私情了。”
     “众卿听旨。”
     “朕承祖宗鸿业,宵旰三载,冀与群臣共挽狂澜。然自元年以来,灾祲频仍,寇氛日炽,民生倒悬,疆圉多故。内阁实总机务,理宜协心匡弼,而辅臣毕自严、李标、王永光、杨景辰、钱龙锡等,受国厚恩,尸位素餐:票拟则依违两可,筹边则漫无可否;赋敛烦兴,不闻匡救之谋;师屡挫衄,罔效桑榆之策。甚至苞苴暗通,情面是徇,使朝廷之纪纲日弛,封疆之溃坏愈亟。按厥所由,厥罪维均。”
     “今特诏天下,毕自严、李标、王永光、杨景辰、钱龙锡俱削夺此前一切诰敕、封荫,追夺累年所加太子太保、少傅等衔,勘阁留用。”
     “至于首辅韩爌,位居元辅,表率百僚,乃因循玩愒,壅蔽欺蒙,酿成祸本。比复阿附权要,挠乱察典,致令国计空虚,群情解体。罪浮于四臣,法难稍贷。着即日褫职,下法司勘问明白,依律论斩,以昭国宪,以慰苍生。”
     “钦此!”
     古人真不愧是古人,哪怕是朱由检没被当做帝王来培养,那肚子里的墨水也是一套一套的,很快就将心底思量好的词儿给说了出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诸位臣工,赏罚昭而纲纪肃,此情朕实不忍心,但又不得不为。自今以后,朕望卿等大小臣工其各洗心涤虑,靖共尔位。倘仍怠玩如前,朕惟有执法以随其后。”
     虽然这旨中没有提温体仁、张书缘以及李邦华三人,但在场的所有人都看的明白,这件事是怎么也扣不到他们的头上,因为最后票拟呈递的权利,是在内阁首辅的手中!
     而且,他们三人也才刚刚立了大功,且名下又无巨产,所以朱由检便就没有提他们三人的名字了。
     “请陛下宽心,臣等定斩前嫌,助陛下重整天下!”
     群臣是纷纷叩首领旨,而韩爌则是无力的瘫坐到了地上。
     他没想到,这张书缘跟皇帝竟然敢真的杀自己!
     本以为自己玩一招“以退为进”虽是会受些罪,但他却没想到这招却是玩砸了,直接被人给送上了断头台……
     “张书缘听旨。”
     “臣在。”
     “商司尚书张书缘,不辞辛劳,屡次尽忠,现又清厘耕田之数,剔除兼并,推行我朝之官绅一体纳酿新政。此乃无尽社稷之功,朕甚嘉之。朕妹乐安公主徽媞,为朕与先皇所钟爱,今特赐婚约,以彰忠勋,特赐庄田千顷,金帛百匹。择吉来年三月十八完婚,一应礼仪如亲王例,仍令有司给赐第京师,子孙世袭锦衣指挥使。钦此!”
     “臣叩谢陛下隆恩,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张书缘赶忙领旨谢恩。
     “陛下臣反对,臣恳请陛下收回旨意。”
     张书缘接旨后,刚想请旨以朱由检的名义将田亩分给京城百姓的时候,礼部尚书周士朴就跳出来反对了。
     “哦?爱卿为何道出此言?”
     朱由检一愣,心说这老家伙是想干啥,竟敢跟自己作对?
     “启奏陛下,臣反对是因张书缘郡王乃我皇家之人,这若与安乐公主结……”
     说道这里,周士朴就趴在了地上不敢继续说了,但他的意思无不是在说,张书缘与朱徽媞成亲是有着“伦理”的问题,容易坏了礼法。
     “哦?太康伯何在?”
     不爽的看了他一眼,朱由检就喊宗人府令了。
     而此时掌管宗人府的是太康伯张国纪。
     PS:这自永乐之后,宗人府长官不再由亲王专任,而改由“勋戚大臣摄府事”,崇祯前期沿袭此例,多以驸马都尉或外戚伯爵兼领宗人府印。张国纪正是以驸马都尉、太康伯的身份“掌宗人府事”。
     “臣在。”
     这太康伯张国纪,年约四十岁,整个人体态臃肿,让人一看就知道其是个养尊处优的主儿。
     “你掌握我皇族录碟,张爱卿可有在朕五服之内?”
     见张国纪走出来了,朱由检就没好气的问道。
     “启禀陛下,张大人乃陛下表亲,是我朝第四任肃王朱贡錝殿下的重外甥女之子,与陛下而言,张大人早已是出了五服……”
     听到张国纪说出此言,朱由检就松了口气,心说幸好在元年时敲打过这位太康伯。
     其实,对于张书缘这件事,朱由检根本就犯不上去敲打张国纪,因为在皇族的录碟中,除去那些个大藩王外,其余的一些穷困族人和偏远藩王的族人,早已是没怎么登记了。
     而且,这动手改录碟的又是皇帝本人,所以哪怕是给张国纪一万个胆子,在他知道实情后,也不敢将此事给捅出来。
     别问,问就说一句话,你还想不想混了!
     “听到没有!张爱卿已出朕的五服,周爱卿可还要阻挡之?”
     “臣…臣不敢阻挡。”
     “哼,不敢就给朕退下。如此重要之事朕岂能乱来?”
     “是…是臣多虑了。”
     骂了两句周士朴,朱由检便大手一挥让他退下了。
     “诸位爱卿,现今国事繁多,我内阁绝不可就此停摆,卿等给朕举荐举荐。”
     处理完了逆案,朱由检便就问起了该由谁接替韩爌的位置了。
     而此时的韩爌虽然是还在殿内,但他早已是如同行尸走肉那般了,就等着散朝后进昭狱受审了。
     “陛下,此事事关我朝兴衰,臣建议我朝须得好生思量思量,以免在出韩阁老之事。”
     “恩,温爱卿所言甚是。退朝!”
    喜欢。
  

第241章 韩爌身死、张书缘被赐婚[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