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27章 这就是指向刘一燝的线索?[2/2页]

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 墨轩先生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而话再说回来,虽然张书缘是告诉了朱由检东厂的重要性,但朱由检却还是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让曹化淳干掉了一些人,毕竟这某些人不除,他朱由检实在是放不下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是。”
     “卑职那天所抓之人,是安乐县的一所药房掌柜,可人刚抓没多久便就遇到了大批蒙面人。于是卑职便带人与他们展开了厮杀。”
     “不过…由于对方人数众多,卑职无法赶尽杀绝,只得带着下属与犯人辗转退却,最后在逼退了所有追兵之后,卑职便发现那药房掌柜不知何时死在了牢车里……”
     “嗯,那你怎的就说与太傅有关?”
     听到这里,张书缘就能纳闷了,心说这东林魁首应该不屑干这档子啊,在他看来,刘一燝是要钱有钱,要人有人,更是身为天下新型学子的优秀典范,做这事儿岂不是要自绝于世?
     “回阁部的话,卑职之所以上奏,原因是这个东西!”
     说着,李若链就从怀里掏出了一枚宝玉,上面刻画着一行小字。
     接过来一看,张书缘便就发现这玉上刻着“季晦赠亲”四个字。
     “季晦赠……”
     “李锦衣,你不会是想说这个季晦是……。”
     “阁部没想错,在我江西府能叫季晦的只有一个人!”
     “嘶…不对,季晦二字所含太广,太傅是叫季晦不假,但保不齐也有其他人叫这个名字。”
     张书缘看着手中的宝玉眯着眼睛,脑子里是一个劲儿的乱转。
     “阁部,这不是卑职靠此物臆想猜测。卑职上月谴人去走访过,整个江西府的大城没有一个大户或官员叫这个名字,而且,此物卑职也请南昌府的宝林斋鉴赏过,人掌柜拿百年信誉作保,称此物为御制绝不非民间之物。”
     李若链说的宝林斋是大明的四大古玩商行,总部设立于景德,而其立业已有一百三十余年。
     而至于那四大古玩商行,除了这宝林斋外,还有尘枫堂、掌宝坊、盛林阁这三家,而这四家加起来能占到整个古玩流转的五成份额。(架空的商户)
     “是吗,既然如此,诸位怎么看?”
     虽然此案是内阁牵头,但张书缘还是得问问其他人的意见,因为他眼下根本做不到独断专行!
     “嗯…启禀阁部,此事若真是李锦衣所言这般,下官的是意思上立马上奏,请吾皇裁决!”
     想也没想,石文器就放出了这话。
     见这石文器放话了,孟兆祥便也点了点头随声附和了起来,只有范景文跟他唱了反调。
     “诸位大人,下官不赞。吾皇钦定我等来此,为的便是清查逆贼。眼下实证未掌,我等就上奏吾皇,此举实乃与法度不合,也违背了我等的为臣之道。所以下官斗胆一言,请张阁与张公公到太傅家中一探,李锦衣则继续探查!”
     范景文说的不无道理,毕竟你人刚到连一天都不到就上奏,而且还没掌握实在证据,如此办事只能是引得皇帝不快与百官嗤笑。
     当然,若真是上奏了,朱由检也不会去怪他张书缘办事不利,因为这个案子涉及到了当朝太傅!
     “嗯,范御史所言不错,我等刚到一天就行此举实乃为人嗤笑。张公公、曹都督您二位怎么看?”
     “查案非咱家所能,张阁有话直言便可。”
     “嗯,张阁所言不错,此案不能就这么上奏,我等必须得拿出些什么才是。”
     张国元与曹化淳是异口同声的开口,很显然,他也知道自己来的目的。
     “既然如此,那此事就按范御史所言?”
     “嗯,我看可以。”
     张国元二人是相视着点了点头,都从彼此的眼神中定下了后面的决心,那就是此案不查个水落石,他二人就绝不回京!
     “好!”
     “既然如此,那便依范御史所言。”
     “李若链。”
     “卑职在!”
     “本阁命你,即刻起严查各路商贩,发现不妥即刻缉拿!另外着重留意各地府衙,若有人敢出面阻拦,立斩!”
     “卑职遵命!”
     “嗯,去吧。”
     交代完了李若链后,张书缘就让他去办差了。
     而自己等人则是商量起了后面的具体部署。
     可聊了好一会,张书缘等人也没个什么主意,只得是打算先去探探刘一燝底了。
     这说实话,张书缘是很不相信刘一燝搞走私的,因为这个人已经是做到了功成身退,若没有意外的话,那是能安度晚年,蒙福子孙的存在,犯不上冒着诛九族的风险来做此事。
     所以在他想来,刘一燝走私要么是他疯了,要么就是他的族人再依仗着他的身份搞事。
     当然,这也有另一种情况,不过若真是那个情况那可就不妙了……
    喜欢。
  

第127章 这就是指向刘一燝的线索?[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