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17章 朱由检的成长、方正化登场[1/2页]

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 墨轩先生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乾清宫内。
     乐曲舞娘萦绕流转,美酒珍馐更是不绝于眼。
     朱由检坐在龙位上吃着珍馐,诸王则是坐在殿中两旁的宴席之上。
     只不过,此时他们的心情就仿佛是死了亲人一般。
     反观张书缘则是在没心没肺的大吃大喝,就好似这一切跟他没关系似的。
     看到他是这副样子,朱常洵等人就气的咬牙切齿,但无奈谁让皇帝是铁了心的要削藩,要夺了他们的家产?
     吃了没多久,一些藩王便就忍不住上奏询问自己的安置问题了。
     见老迈的鲁王朱寿鋐带头出声询问,朱由检不由的就心软了下来。
     鲁王朱寿鋐,恭王朱颐坦的庶七子,而这位王爷的名声可是名震朝野内外,因为他竟已一家私资在兖州修建了泗水桥,耗资六万余两,历经五年之久才修筑完成。
     不但如此,鲁王朱寿鋐还在整个兖州各处修桥铺路,除此之外,他为人还很和善,生活也很拮据。
     据前些年兖州地方官员上奏,阳县民孙尚智之妻产下四胞胎男婴,乳汁不足难以养活,鲁王朱寿鋐闻讯出面觅得正在哺乳的乳母帮助哺育,终使四人俱长大成人。
     而除了这事之外,鲁王朱寿鋐还经常赈灾,每次都是冲在最前头的几人之一。
     当然,他也曾多次收获朱由校的嘉奖……
     我们再说回来。
     “各位族叔子侄同辈,你们也别怪朕刻薄寡意,要怪只能是怪我朝发展至今已有了诸多弊处。其首当其冲便是我皇族的浩瀚之土,若再不决断,恐我大明会哀怨四起,百姓更是会掀翻了我大明朝啊。”
     朱由检是语重心长的开口,言语中很是不想动刀子。
     “所以,为保我大明江山社稷,朕给你们两条路选,一交出八成田地在京城安心养老,家中小辈有才的入仕做官或经商。二嘛,若是诸位心有不服认为是朕受人挑拨,那就离开京城,至于后果如何诸位自己掂量吧。”
     朱由检说着就看了眼殿外,紧接着在门外把守的禁军就喊来了勇士营,死死的将殿门给堵住了。
     看到这一幕,诸王瞬间就尿了,一个个的连滚带爬的就跑到大殿中央表忠心。
     “陛下,臣愿意在京养老,恳请陛下收回臣的封地!”
     见皇帝要动真格的了,饶州准王朱由榛第一个就跪在了地上开口。
     而随着他跪地启奏,那剩余的三十位各地藩王便就纷纷跟上,生怕说晚了会被外面的禁军给砍了。
     “呵呵,果然诸位皇叔还是心疼朕的,知道朕的不易,大伴。”
     “奴婢在。”
     “稍后将诸王公的地契田亩收上来,另外将城中的宅子分给诸位王公,记住若敢有人苛待,朕定斩不饶!”
     “是,奴婢这就去办!”
     王承恩是麻溜的动身,说着就要出宫去找温体仁,他也不管眼下是不是除夕。
     没办法,眼下皇权并不是最大,也不及大清时期那般强势,但那也是数一数二的鼎盛状态,只不过大明有区别于大清,因为大明的官员能硬刚皇帝,称自己为臣,而不是奴才!
     见事办成了,朱由检便就请他们入座,随自己一道喝酒吃菜,就仿佛刚才的一切都没发生过一样。
     而张书缘则是暗自的点了点头,这朱由检是愈发的成为一个合格的皇帝了。
     就从他刚才的张弛手段来看,可谓是用到了恩威并施。
     威是指出了朱常洵犯下的事,恩便就是给出的生存之路,只要诸番不傻就知道该如何选择,而他并没有像朱允炆那样,上来就让大军压阵……
     见事情解决了,张书缘就彻底放开大吃二喝了,时不时的还和韩王朱亶塉碰杯喝酒。
     时间缓缓流逝,很快便就到了午夜子时。
     随着一声钟响响起便代表着崇祯元年过去了,明日就成了崇祯二年了。
     钟声响起,殿外的高空上便炸开了一团团好看的烟花,而这些爆竹烟花自然是城中的大户人家放的。
     “恭贺圣驾新春,愿吾皇万事顺遂!”
     看到了烟花绽放,殿内的众人便齐齐的弯腰恭贺,各种好词是频频出口,一道祝贺朱由检喜迎新年。
     “平身,都是自家人。”
     朱由检呵呵的笑着,伸了个懒腰便示意时辰差不多了。
     而众人见状也知道该走了,所以在拜完了年后,他们就陆陆续续的离开了乾清宫。
     只不过,在他们离开这里时,其中还有不少人在眯着眼睛看着张书缘。
     在看到他们的眼神之后,张书缘也没说什么,端起一杯酒就去找朱由检了。
     跟朱由检痛痛快快的喝了半宿,等到他醒后已经是到了次日的巳时。
     这按理来说,新年的第一天是不能睡懒觉的

第117章 朱由检的成长、方正化登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