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88章 战场观察团、死战[2/2页]

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 墨轩先生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战,经行了五个昼夜。
     正当他们战到弹尽粮绝,只能放建奴进城打巷战的时候,一路蒙古大军从北方赶了过来。
     原来,自从林丹汗拿到张书缘的亲笔信后,便就调集了内察哈尔最后的五万大军,一路由炒花率领驰援科尔沁左中,一路由他林丹汗亲自率领支援奈曼旗,最后一路是由东纠卜言顾率领支援库伦。
     刚开始他们只是想佯攻建奴,为虎大威与张世泽等人争取进攻空间。
     可他却没想到,等他们到了这两地后,却发现明军早已是和建奴的两路主力交上了火。
     只不过,一个是在拉扯打袭扰战,一个是在据城坚守。
     “勇士们,为我儿孙报仇的时机到了,杀光建奴,救我友邻,杀!”
     到了虎大威所在的地区之后,炒花很快就弄明白了情况,当即就率领他蒙古为数不多的铁骑冲向了北城。
     而北城碍于有河流穿行,所以他阿拜在这里放的兵很少,以至于这里的军士根本就没发现炒花带人绕了过来,所以没用大力炒花便就撕碎了这里的攻城兵。
     “嗷!”
     撕碎了这里的建奴兵后,一众蒙古军士是嗷嗷喊叫着挥舞着手中的弯刀,宣示着胜利。
     “勇士们,还不到我们胜利的时候,友军正在死战,勇士们随我杀向泰宁东城!”
     “呜~”
     听到他们那颜的话,炒花部落的人旋即便呜嗷喊叫着冲向了东城。
     见有援军来了,虎大威旋即就是一震,也顾不上处理身上的伤口了,立马就站起来带人冲向东城,准备来个里应外合……
     于此同时库伦方向。
     徐锡登在与塔拜拉扯了七个回合后,是久久无法攻破其防线,只能是袭扰敌军的攻城节奏。
     而在这七合之间,张世泽也寻到了一处丘陵险地,只不过这还未等他告诉徐锡登呢,他就见到了蒙古的援军。
     与东纠卜言顾会和之后,张世泽也没了据守的心思,因为据徐锡登传来的消息讲,以儿邓还在坚守库伦城。
     跟东纠卜言顾会商讨了一阵进攻方案之后,他们便就决定包围库伦城下的建奴,给他塔拜来个天罗地网!
     而东纠卜言顾会不愧是蒙古老将,虽然没有明朝那么多的攻城器械,但他很懂得利用步军与骑兵的配合。
     他的建议是,先让步军列阵冲锋,然后再派那为数不多的骑兵绕道穿插,将那城下的建奴给分割成一股股的小队,然后再歼灭。
     几乎是同时,当阿拜二兄弟发现蒙古来援后,他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先拿下眼前的城池在说,至于蒙古援兵给他们机会也攻不破建奴大军的城池。
     也是,被他们的围困的两大城池,早已是成了渴死的困兽,只要稍一用力就能推倒斩杀。
     可惜,他们低估了人的潜力,尤其是这种濒临死亡时的能量。
     见他们想要先拿下自己,然后再和援军决战,科尔沁左中的虎大威,库伦城的以儿邓顿时便就发起了不要命的抵抗,哪怕是身中数箭也要战斗!
     大战凶猛,由于城内的死战,再加之援军的突然袭击,尤其是库伦方向的重兵,使得阿拜和塔拜不约而同的感到,这合围奈曼旗的计划破产了。
     一念至此,他们旋即便就率领主力于城外的大军混战,希望能够在这紧要关头多杀戮一些敌军……
     时间飞速流逝。
     身在奈曼旗本部的张书缘与孙铨、林丹汗是看着一封封近来的战报。
     虽说那虎大威等人是派不了什么斥候,但他们大营这里却是有相当大的空间,可以派出斥候去探查敌情。
     “好!好一个虎大威!”
     看着手中前天来的战报,张书缘是兴奋异常,放下战报就看向了营内的二人。
     “林汗,贵部骑兵实乃神速啊,不过三日便就绕到了科尔沁!”
     “呵呵,张阁使过奖了,这还是近些年来天象异常,要不然本汗可拉出更多的骑兵!”
     林丹汗没吹牛,如果没有小冰河时期的话,他察哈尔骑兵少说能在多个一倍!
     “呵呵,林汗说的是。孙将军那后面我军该如何部署?”
     当着林丹汗的面,张书缘也不怕机密泄露,直接就问起后面的计划。因为人林丹汗眼下是与他大明站在一起的。
     “后面,我打算合围巴布海这支部队,只要吃掉他,那建奴的计划就彻底破产了!”
     “好!那我就去给陛下送信,让我朝再派援军过来!”
     想了想,张书缘觉的孙铨的路子没错,当即就肯定了他的做法。
     听到他二人的言语,坐在主位上的林丹汗却是不乐意了,心说你们是几个意思?难道只守住那库伦和科尔沁就算完了?
     “张阁使,此举不妥!以本汗看来,我联军应乘胜追击,拿下阜新城兵临沈阳城下,最不济我军也应该再夺取兀鲁特部(科尔沁左翼后旗)”
     林丹汗是豪气的开口,就好似先前挨打的不是他林丹汗一样。
     “不可,阜新乃敌军前沿必有重兵,而我军战时已久。况且这眼下冬天马上就来了,想要攻击阜新实乃登天之难。”
     还没等张书缘开口,孙铨便就严肃的开了口。
     没错,对于古代而言,行军打仗的第一要素不是什么大军,而是补给!
     而眼下秋收还有七天就要过去了,这再不收获粮食,那来年定会比今时更难。
     而且秋收后,那草原上将会无遮无拦,更适合建奴骑兵展开,届时别说进攻了,恐怕出去以后就被人给包了。
     PS:蒙古百姓的生活虽然大部分是依靠放牧的,但其田亩也是有一些的,到了清朝时期更是鼓励其开垦田地。
    喜欢。
  

第88章 战场观察团、死战[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