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2章 陕西民变、蒙古事变[2/2页]

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 墨轩先生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站定就听到了一声急吼从后方传了过来。
     “让开,八百里加急!”
     那马上的官差跑是呼哧带喘,跳下马来就冲入了宫中。
     “这是出什么事儿了?”
     见此情景,张书缘顿时就皱起了眉头。
     “黄伯,你让大伙儿回去吧,我今天应该是不用轿了。”
     “诶”
     黄俊力应了一声带着下人们就走了。
     快步的走进宫内,没一会儿各部官员都就到了。
     而他们大多是睡眼惺忪,一看就知道是还没睡醒呢。
     正当众人是三三两两的聊着静等皇帝来时,就见到了朱由检快步急走到了皇位上。
     “有事……”
     “免了。”
     王承恩刚准备开口宣读早朝开始,就被朱由检给拦下了。
     “诸位爱卿,朕刚刚收到蓟州来报,金人西进了!”
     “什么?!”
     此话一出,众人全部都就是一惊,惺忪的睡眼也都睁大了。
     “嗯,这是方才来的奏报,大伴让大伙儿看看。”
     “是。”
     王承恩双手接过奏报,走下龙阶递给了韩爌。
     一位位的传递,很快衮衮诸公就看完了这封奏报。
     而这封奏报是宣府巡抚的沈棨和辽东总兵祖大寿递来的,他二人在这奏疏中是详细阐述了金人动向。
     爱新觉罗·阿拜领军一万携重器,走西北进攻阿鲁科尔沁部。
     爱新觉罗·塔拜领一一万三走西中进攻喀喇沁部。
     爱新觉罗·莽古尔泰携辎重居中,好似已做后备随时增援前方……
     “陛下,臣启奏。”
     “讲。”
     看完了这封奏报,还未正式卸任的兵部尚书的王洽就站了出来躬身道。
     “陛下,臣以为此时我朝应当不理会此事,我等应将重心放于我朝之内的军备整顿之上。”
     没错,他一如史书那般,在上台后,自然是给朱由检递上了奏疏讲了军政十事。
     而他这十政说白了就是直戳了大明军备的糜烂……
     随着此言响起,刚刚竞升吏部尚书的李长庚就站了出来。
     “陛下,臣李长庚以为,蒙古诸部对于我大明而言实乃北疆天然屏障,倘若以此之言,那我大明北疆危矣!”
     “没错,李尚书此言甚是。”
     听到李长庚的话,一些有见识的官员纷纷附和。
     “诶,李尚书此言差异,下官以为我大明年年与之互市,倘若那蒙古诸部如此废堪,那我们这些年的互市不做白做了?”
     “所以,臣吴惟华建议,我朝应按兵不动,做好北疆防御即可。”
     还没等帮助派高兴一会儿,身为浙党成员之一的户部给事中吴惟华就出声打脸了。
     其实,他说是也没错,自从金人势大之大后,明朝的皇帝就开始与北边进行贸易了,尤其是到了朱由校时期更是加重了对其的扶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随着这位开口,浙党一系的官员就开始赞同起了他的话。
     在他们看来,这数年来的扶持就是不应该的,应该把收到的税银多拨给南方一些。
     “够了!”
     见朝堂乱了起来,大有一副党争再起的意思,朱由检就怒了。
     “都给朕安静,一个个的成何体统?!”
     “陛下,臣建议我朝必须得出兵驰援蒙古部落。”
     随着朱由检发怒,张书缘也忍不住了,当即就站了出来代替朱由检下场。
     “张阁部为何道出此言呐?难道阁部不知道我朝支援了那蒙古多少?”
     见他出来了,吴惟华也不怵他,顶着牛就问道。
     “知道,但知道又如何?难道吴事中认为那蒙古部落打得过金人?”
     “打不打得过下官不好说,可下官知道,我大明不惜民力驰援他们,他们能没个长进?”
     “呵呵,看来吴事中是没去过前线呐。”
     看着吴惟华张书缘就冷笑了起来。
     “下官是没去过,可张阁部也不是没去过?”
     “吴事中所言即是,这边关之事我等是知之甚少,但无论怎么说,我朝驰援蒙古许久,想来他们是能抵抗住的。”
     霎时间,一群不知兵事的家伙就跑了出来,纷纷拥护吴惟华的言论。
     “哈哈哈,好一个想来,那若是我给一残疾人钱财,那他就能恢复如初长出手脚了?”
     张书缘瞬间就笑了起来,好似这殿内没了旁人。
     “放肆!陛下,臣李康先弹劾张阁部不尊天圣,妄自开合,污言秽堂。请陛下将其革职以儆效尤。”
     身为国子监祭酒的李康先旋即回呛。
     “放肆!李祭酒退下!”
     “陛下,万不能由此子胡来啊!若陛下不答应臣,那臣就跪死在了里!”
     “你!!”
     朱由检顿时就捏起了拳头,恨不得转身就走。
     可他知道,自己不能走一旦走了,这大事不但解决不了,更会拖成党争再起的根源。
     “陛下,臣以为,我朝必须出兵的理由有三,一是我北疆重点在宁锦,大同宣府周遭防备不足,二是蒙古东部诸部对于我大明而言实乃屏障,三是我朝必须得联合蒙古诸部,以防他们倒向金人!”
     “陛下不可啊,此举实乃劳民伤财之举,与我大明更无半点好处啊!”
     李康先又是一声疾呼,就好似这件事做成会要了他的命一样。
     同他一样,这大多数的南方官员都是一个想法,那就是不想让朝堂给北边花钱。
     “好一个劳民伤财,你可知一旦北疆有恙,那我大明京师岂不处于敌人的铁蹄之下?”
     “陛下,臣弹劾国子监祭酒李康先,枉顾圣命言误国大计,恳请陛下将其即刻斩首以正人心!”
     这句话一出,整个朝堂瞬间就炸锅了。
     而这个词儿,他们是好久都没有听到过了,要知道哪怕是党争最凶烈之时也才出现过几次。
     “来啊,将国子监祭酒李康先褪去朝服,即刻以误国之罪拿下!”
     朱由检抓准时机旋即出手。
     而宫中护卫旋即就冲了进来,就和拎小鸡一样就给他拖了出去。
     “陛下…臣也是为了我大明江山啊……陛下…”
     声音很快就消失了,殿内的气氛更是凝重到了极点,所有人都不敢出声了。
     “张阁部所言不错,这蒙古实对我大明而言有多方好处,不知有哪位可愿领兵?”
     “臣李邦华愿带兵前出,以助蒙古击退金兵!”
     “臣陈新甲愿带兵前往!”
     “臣卢象升愿带兵出征!”
     随着朱由检的话音落下,整个朝堂中就只有这三位的声音了。
     “好,大伴拟旨着刑部员外郎陈新甲带甲三万,即刻从大同进入蒙古,另外再给林丹汗所部送信,让其勿要心忧我大明与他同仇敌忾。”
     “是。”
     “还有,在着原吏部尚书王再晋即刻前往宣府,赐尚方宝剑总览一切要务!”
     “奴婢遵旨。”
     王承恩躬身领命并在心里记下这些内容。
     众人见状,是赶紧叩拜听旨。
     道出此言后,朱由检看了眼跪下的朝臣就想宣布退朝了。
     可就在此时,又一声急报就从外面传了进来……
    喜欢。
  

第22章 陕西民变、蒙古事变[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