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61章 戏楼筹备?遇知音[2/2页]

灵途守护者 墨青咗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给老先儿多盛点。” 李婆婆往老头碗里添了勺,“懂戏的人少,遇着个知音不容易,比见着乡绅还难得。这粥能润喉,比司徒丫头的琴声还管用,唱老生戏不费劲,比喝胖大海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午,戏楼老板带着个穿西装的洋人来后台,洋人留着金黄的头发,手里拿着个黑色的盒子,说是能把戏拍下来,比画像还清楚,比货郎的相机稀罕。他指着灵纹珠说:“这珠子会发光,拍出来比电影还好看,比好莱坞的特效强,能卖到国外去,比演给中国人看赚得多。”
     小石头正用雾纹笛练习吹戏调,闻言举着笛子晃:“拍可以,但得让咱们的宝贝当主角,比洋人的电影稀罕,还能让万谷之源的人也看见,比写信强,让他们知道城里的热闹。”
     唐小棠让司徒雪弹《雾纹引》,灵纹珠和雾纹笛一起配合,白雾在戏台上织出片仙境,洋人举着盒子拍个不停,嘴里不停喊 “wonderful”,比见了中国功夫还激动。“这特效比洋人的电影真实。” 她往洋人手里塞了个贝壳镜,“这镜子送您,比相机稀罕,能映出戏文,比拍下来还方便,让您带回国给朋友看,比 DVD 强。”
     中午,戏楼老板摆了桌 “知音宴”,请了老戏骨和洋人,还有几个城里的戏评人。桌上的菜比接风宴还精致:松鼠鳜鱼炸得金黄,比村里的河鱼好看;龙井虾仁透着清香,比灵晶糕还嫩;还有盘蟹粉豆腐,鲜得能掉眉毛,比李婆婆的炖肉还入味。山精们穿着幻彩绸戏服当服务员,用小木碗给客人递粥,引得洋人直拍照,比看演戏还兴奋。
     “城里的宴比村里的讲究。” 李婆婆往老戏骨碗里夹了块虾仁,“吃着好吃,看着也好看,比光吃饱强。老先儿多吃点,等会儿给咱们指点指点戏,比戏班师傅还管用,让新戏更像样。”
     下午,老戏骨给山精们指点演戏,教首领演将军的眼神,教小的山精演士兵的步伐。他拿着铜铃,摇一下,山精们就换个动作,比司徒雪的琴声还管用,比货郎的指挥强。“演老生得有气势,比喊破嗓子强。” 他往首领肩上拍了拍,“眼神要凶,比灵纹珠的光还吓人,才能镇住场,比穿蟒袍管用。”
     货郎带着几个裁缝来后台,说是给山精们做新戏服,用的是城里最好的绸缎,比幻彩绸还亮。裁缝拿着软尺给山精量尺寸,首领不老实,总往裁缝手里的布料上蹭,引得众人直笑。“这料子比幻彩绸结实,能经得起折腾,比演戏时撕破强,还能绣上雾纹,比普通戏服好看。”
     傍晚时,老戏骨要走了,往唐小棠手里塞了支自己的铜铃:“这铃陪了我三十年,比命还重要,送你们,比送银子实在。演《定军山》时摇一下,能让戏更有魂,比雾纹笛还管用,比老张头的符牌强。”
     唐小棠往老戏骨手里塞了支雾纹笛:“这笛子送您,比铜铃稀罕,能吹出您年轻时的戏调,比回忆还真实,让您在家也能过戏瘾,比听唱片强。”
     金色的珠子突然亮了亮,里面映出万谷之源的侍从正在学吹雾纹笛,本源之兽的九个脑袋凑在一起,像群认真的学生,吹得不成调却很开心。平衡之钥的七彩光晕在唐小棠手腕上流转,与净化之火的金色光芒交织着往光柱飘,像是在传递快乐。
     “他们吹的没老先儿好听。” 小石头举着铜铃摇了摇,“这铃能当戏里的传令铃,比聚贝螺还管用,演打仗戏时摇一下,比喊‘冲啊强,还能勾起老观众的回忆,比新道具管用。”
     夜深了,戏楼的灯笼还亮着,幻彩绸在风中轻轻晃,像流动的彩虹。山精们穿着新做的戏服在戏台上排练,雾纹笛的白雾和灵纹珠的光混在一起,像仙境。彩绒兽趴在台下打哈欠,贝背兽钻进它的绒毛里,把贝壳当小枕头,睡得正香。
     唐小棠往每个雾纹笛里都放了点香料粉,往灵纹珠上倒了点灵枢蜜,免得它们半夜饿醒。香味混着白雾的清辉飘满戏楼,连风都带着股戏文里的味道。她知道,在城里遇着老戏骨这样的知音不容易,有这些会配合的宝贝,有伙伴们一起把戏演好,这里的故事只会越来越热闹,像戏楼的灯笼一样,越来越亮。
     “晚安。” 她轻轻说了声,“愿明天的演出,能让老先儿满意。”
     夜风吹过戏楼,带着桂花和香料的清香,彩绒兽的呼噜声、雾纹笛的余音与远处的丝竹声混在一起,像首温柔的城里歌谣。戏楼的灯笼在夜色里明明灭灭,为这充满知音的夜晚,添上了温暖的光亮。
    喜欢。
  

第361章 戏楼筹备?遇知音[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