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1章 夜行者(五)[1/2页]

刑侦档案:破案先锋 快乐的小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江州市公安局大楼六楼会议室,一场专案复盘会正在悄无声息地进行。
     白板上,是李兆辉的照片。他的眼神在快门瞬间是空的,仿佛长年流浪生活已将他从人群中剥离。另一边,是四省二十六起命案的案件索引,编号、日期、死者人数、作案手法、现场勘验摘要,密密麻麻,如同一幅深渊地图。
     程望站在白板前,食指缓缓滑过每一条案情编号。他的眼神阴沉,声音却稳定得像法庭记录员。
     “我们初步确认,李兆辉涉案命案共计二十六起,已核实名单中,被害者六十七人,包括十九起奸尸行为,重伤十人。涉案地区分布于江州市、北川、荆坪、龙南及周边边缘地带。”
     他的语气里没有一点夸张与情绪波动,只是事实的陈列。但这份“事实”,如钝刀割肉,叫人喘不过气。
     林啸接过话:“作案时间集中在2001年到2005年,间隔不规律,但彼此之间存在地理逻辑链。大多数案发点临近铁路支线或废弃小道,显示他在作案选择中非常注意避开主流侦查网络。”
     技术侦查员补充:“他基本采用手工铁器或匕首等现场可控凶器,无留下购置记录。作案后清理现场指纹与足迹,使用手套、避光移动等方式,有明显反侦查意识。”
     “那他为什么会失败?”副局长问。
     程望点了点桌面,一份通讯流量调取报告翻开:“他本打算逃出山口村案后,再次潜入三道市,伪装为外包队劳工。但忽略了一点:他用了曾注销七个月的旧卡与工友通话,这个节点被我们抓住。”
     林啸点头:“他逃得远,但没能逃出数据链的边缘。”
     会议室里一片沉默。
     程望翻开另一份档案,展开的是李兆辉在审讯中首次供述的“初始动因”:
     ——2000年冬天,他在北川建筑队遭包工头欠薪。一次夜间争执中被数人殴打致伤,无人理睬。事发后他卧床两月,女友离去,所有人避之不及。
     “从那之后,他就开始脱轨。”程望眼神平静,“他将这个社会归结为一个巨型冷漠机器。他不相信公平,不相信制度。他想制造‘惩罚,但不是面对面,而是从背后,用最残忍的方式撕碎这个社会最柔软的部分。”
     “孩子,家庭,夜晚的庇护。”林啸说,“这些在他眼里,是文明的幻象。他要摧毁这些。”
     程望没有说话。他看着白板上一张被害男孩的照片,照片上孩子穿着校服,背着书包,脸上挂着些微羞涩的笑。那是山口村案中,王一丁。
     “他不是疯子。”程望低声说,“他只是一个彻底失控的人。他的残忍并不来源于冲动,而是源于冷静的压制与习惯性的麻木。”
     “可有一点不通。”副局长皱眉,“有几起案件中,他没有取财,也没有实施性侵,就只是杀人。”
     “我们复查了时间点。”程望翻页,“这些案

第61章 夜行者(五)[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