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身影,正用无形的丝线操控着一切。
正午时,技术部的电话急促响起。程望迅速接起,电话那头传来技术员激动的声音:“程队,吴起线索已锁定。他在省局任职期间,曾参与一起失踪案件,技术组报告中发现疑点:现场残留物牌号与灰灯巷第一案残片相似,经过核实,是相同批次警校物资制式。”
技术员顿了顿,接着说道:“不过,该案件仍归档,不允许外传。”
程望神色凝重,果断地说道:“准备传唤吴起进行问话,无论如何,都要从他嘴里挖出有用的信息。”
下午两点十分,程望与余柏一同前往省局协调查办中心。他们走进办公大楼,表明来意,提出“配合调查513特训组实验风险”,试图调取夏澜、吴起的借调记录、调岗资料。
省局的工作人员面露难色,回应道:“这些涉及保密文件,不便公开。如需涉案调阅,请由司法办通过正当程序申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程望心里明白,这是官僚体系的阻力,他现在是在跟一个庞大的内部系统角力。但他不会轻易放弃,他和余柏交换了一个坚定的眼神,决定另想办法。
傍晚近五点半,程望独自站立在局外平台,俯瞰着江州街道。夕阳的余晖洒在他身上,拉出一道长长的影子。身边的栏杆上,放着一封寄来的匿名信。
他缓缓打开信封,里面是一张陈旧的照片——513班合影。照片已经有些泛黄,看得出年代久远。照片中央,是“朱砂印记”笔迹划定的“夏澜侧写者”身影。
他翻过照片,背面写着一句手写字:“我在这里,等待拆解你们的防御。”
他轻轻抚摸着照片,寒意从指尖迅速蔓延至全身。他知道,他们当年的训练场,已经被这个心理杀人者列为战场,一场激烈的对决即将展开。
晚间九点,出入口监控画面出现在程望的电脑屏幕上。画面中,一个背影像吴起的男子——中年、身材略胖、牵着一只黑色公文包——在刑侦支队门口徘徊。他走走停停,时不时抬头望向支队大楼,似乎在观察着什么。他似乎停留了整整十分钟后,才转身离开。
程望看完图像,安静地坐了几秒,然后缓缓说道:“他在挑我们的防线,在试探我们的反应。”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决心要揭开这个谜团,将凶手绳之以法。
夜里十一点,万籁俱寂。程望独自来到刑技科,打开科技犯罪分析平台。他将陕西旧案中某心理诱导视频调了出来,又上传这张背影图进行面部比对。
电脑屏幕上,数据飞速跳动。过了一会儿,系统给出提示:未给出完全匹配结果,但有“高度相似”提示。
他把手机放在窗台,眼神凝重地望着屏幕。“他来了,他们都来了。”他低声自语道,仿佛在向黑暗中的敌人宣告,他已经做好了战斗的准备。
夜深三点,刑侦支队档案中心走廊已人去灯空。程望独自一人,将那张旧合影放到桌面,对准灯光仔细观察。
照片纸质已泛黄,角落处隐约有文字:“清零五人存活名单”。
他拿出手机,打开微距拍摄功能,小心翼翼地对着照片噼里啪啦按下快门,随后小心地将照片放回原处。
忽然,从隔壁门缝传来微弱的脚步声。程望瞬间僵住,全身的神经都紧绷起来。他立马关闭灯光,轻轻拉开门,侧身走了出去。
走廊里静得惊人,安静到他甚至能听到自己剧烈的心跳声和沉重的呼吸声。
他小心翼翼地迈出几步,只见灯光尽头,保洁阿姨的影子拖得很长。她正挥着扫把,口中喃喃自语:“啥玩意儿又拍?这些纸都该扔了……”
“阿姨。”程望尽量压低声音,但又足够让对方辨认,“您在这里看到、听到什么异常吗?”
保洁阿姨被这突如其来的声音吓了一跳,抬头惊讶地回望。“我就是扫地,没看手机,你们后面那些贴纸?哪是我弄的!”
“没人能拍合影?没人能进档案中心?”程望节奏平稳,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平和,同时提起手机将镜头对准她,“我想确认你只是清洁人员。”
阿姨有些害怕地缩了缩身子,低声答道:“是,是我。没别的。”
程望微微点头,示意道:“那你回去休息,我有事可能还会叫你。”
保洁离开后,程望长呼一口气。他看着自己在灯光下的合影,仿佛看到了自己深不见底的过去,而这个过去,似乎与眼前的案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清晨五点,支队楼顶,天刚蒙蒙亮。
程望拿着摄像头画面,坐在椅子上,逐帧对比下午监控的背影。他专注地放大男子腿部姿势,仔细观察每一个细节。
渐渐地,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惊喜。他发现,男子腿部姿势与合影中“吴起”侧身角度高度一致。
他耳边响起王忱的提醒:“要法律依据。”
但他想并不等。选择“抓捕”时刻,已渐渐逼近。他知道,每一秒的等待,都可能让凶手有更多的时间策划下一步行动,他必须抓住时机,果断出击。
上午十点,程序终于启动。
程望带着余柏和两名技术员,来到省局技术支队大门口。他们神情严肃,出示调档申请表和刑侦通缉请求。
省局的工作人员礼貌地拒绝了他们,但技术员并没有放弃。他们在外面用便衣手机拍摄外围监控,并抽调人手对保安进行访谈,试图从侧面获取一些有用的信息。
同时,在刑侦支队里,媒体小组第二批舆论稿准备上报。
程望站在屏幕旁,从头至尾看着:
1. “警方已排除‘心理杀人案嫌疑,我们依然以安全事故侦办”;
2. “请各大媒体自律,勿制造恐慌”;
3. “心理咨询与线索相关者,非本案嫌疑人,不予评论”。
他停在第三条,看了一会儿,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这些舆论稿是为了稳定局势,但案件的复杂性远非如此简单。他默默思考着,如何在舆论和案件真相之间找到平衡,揭开这层层迷雾背后的真相。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午后两点,程望的手机突然响起。他接起电话,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神秘的声音,随后,他收到了匿名信上给的地理信息:位于郊外一处废弃实验室,地理资料显示上世纪这里曾进行“行为暗示实验”,残留的场地属于“夏澜调查组”曾使用过的地方。
“试试…”他低声说,然后迅速拨通私号,约陆慧与余柏同行勘察。他知道,这个废弃实验室可能隐藏着解开案件谜团的关键线索,无论前方有什么危险,他都必须前往。
傍晚六点,他们驱车抵达废弃实验室。只见院墙斑驳,像是饱经岁月的沧桑。铁门虚掩着,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院内杂草丛生,几乎没过了膝盖。三个大瓶装暗示剂瓶罐被挖出地面,瓶上的文字已模糊不清,但仍能隐约判断为实验配药——术后暗示、诱导语音辅助。
陆慧迅速拿出相机,拍照记录现场情况。余柏则打开照明设备,开始现场测距,为后续的调查做准备。
“这就是夏澜留下的。
”程望轻轻抚摸着暗示瓶颈,脑海中不禁回想起当年课堂中“强制自我否认”视频的画面。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重现。
忽然,一条语音提示响起:“欢迎,回到实验的起点……”
声音干涩,像是从老旧的磁带中播放出来的,带着一种诡异的气息。
四周的电器仿佛被某种神秘力量操控,自启动起来。废弃实验室里虽然没有风,但灯光却开始闪烁,似有某些残余电量在作祟。
程望眉头紧锁,警觉地说道:“有人在远程操控这里。
”他迅速看向余柏:“先拆线网摄像,录下所有音视频源,记住里面的提示内容。”大家立刻行动起来,紧张的气氛弥漫在整个实验室。
夜十一点,支队指挥中心。
程望与核心成员围坐在会议桌前,检视当天勘察的内容。焦点集中在暗示瓶与远程控制记录上。
陆慧清了清嗓子,总结道:“经过仔细分析,里面的暗示用语与林瑶遗言有高度一致性。这表明凶手很可能使用了相同的心理暗示手段。”
余柏接着补充技术点:“瓶子的设计非常巧妙,可以远程激发人体自控回应,音源也可以
喜欢。
第57章 灰灯巷十三号(七)[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