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22章 洗不净的亲情[2/2页]

我的故事里有你 孤标傲世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着不容置疑的算计,“你哥我这些年也不容易。当年你嫁志强,我们可是实打实出了大份子的,足足八百块!那会儿八百块啥概念?顶人家半年工钱!你看现在……志强也没了,你孤儿寡母的,这钱……是不是该还给我们了?我们手头也紧。”
     李秀芬正沉浸在丧夫之痛里,眼睛肿得像核桃,听到这话,整个人都懵了,难以置信地看着自己的亲哥哥:“哥……你……你说啥?志强刚走,尸骨未寒啊!我现在……我现在哪有钱?你们怎么能……” 巨大的悲愤和委屈让她语无伦次,眼泪汹涌而出。
     李建国却皱着眉,不耐烦地挥挥手,仿佛挥开一只恼人的苍蝇:“哭有啥用?亲兄弟明算账!你现在一个寡妇带着个拖油瓶丫头,跟我们家还有啥关系?这钱还了,以后也省得来往了,各过各的清净!” 语气冰冷生硬,没有半分骨肉亲情。
     张红梅在一旁,抱着胳膊,脸上是毫不掩饰的冷漠和嫌弃,仿佛生怕沾染上李秀芬身上的“晦气”。
     那一刻,李秀芬的世界彻底崩塌了。她半生的付出、半生的讨好、半生用以维系“自家人”身份的所有努力,在亲哥哥冰冷的算计和“没关系”的宣判面前,碎得连渣都不剩。
     此后的日子,李秀芬彻底成了娘家的“外人”。她在菜市场偶遇挎着菜篮子的张红梅,鼓起勇气挤出笑容想打招呼,张红梅却像见了瘟神,立刻别开脸,脚步匆匆地拐进另一条巷子,背影写满了避之不及。李秀芬不死心,想着哥哥或许只是一时糊涂,特意包了王建国爱吃的茴香馅饺子送过去。刚走到那扇熟悉的院门前,还没等她敲门,门却从里面拉开了。已经长成大小伙子的王刚堵在门口,脸上是和他母亲如出一辙的疏离和厌烦:“你来干啥?我妈说了,不用送东西,你快走吧!” 说完,“砰”地一声关上了门,震得门框上的灰簌簌落下,也震碎了李秀芬最后一点念想。
     最深的伤口,是在去年老母亲八十大寿那天被狠狠撕开的。李秀芬省吃俭用,咬牙买了一个挺大的奶油蛋糕,小心翼翼地提着,再次踏上了那条通往娘家的路。她想,母亲总是亲的,生日总不会赶她走吧?然而,迎接她的,是李建国铁青的脸。他甚至没让她迈进门槛,直接劈手夺过蛋糕盒子,看也不看,用力掼在门外的水泥地上!
     “嘭!” 精美的蛋糕盒子摔得稀烂,白色的奶油和红色的果酱混合着碎裂的蛋糕胚,溅得一地狼藉,黏腻地糊在冰冷的泥地上,像一幅丑陋的抽象画。
     “晦气!” 李建国指着李秀芬的鼻子,唾沫星子几乎喷到她脸上,“一个寡妇,克死了自己男人,还往老娘寿宴上凑什么热闹?滚!以后别登这个门!你早就不是我们家的人了!” 吼完,他像驱赶什么脏东西一样,用力摔上了大门。
     那扇紧闭的、油漆斑驳的木门,彻底隔绝了两个世界。李秀芬呆呆地站在门外,看着地上那摊刺目的、黏糊糊的狼藉,又看看自己空空的手和沾上了一点奶油的裤脚。初冬的风吹过,冷得刺骨。她没有立刻离开,而是像被抽走了所有骨头,慢慢地、慢慢地滑坐到冰冷的台阶上。脸埋在膝盖里,肩膀剧烈地耸动,压抑的、破碎的呜咽声断断续续地传出来,先是低沉,继而变成无法抑制的嚎啕。那哭声里,是半生信念被彻底碾碎的绝望,是被血脉至亲彻底抛弃的锥心之痛,还有一种巨大的、迟来的荒谬感——她用了大半辈子去证明的“自家人”,原来只是一个一厢情愿的笑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王丽娟找到母亲时,天都快黑了。李秀芬还蜷缩在那冰冷的台阶上,像一尊被遗弃的石像。她花白的头发被风吹得凌乱,脸上泪痕交错,冻得青紫。王丽娟默默蹲下,扶起浑身冰冷的母亲。李秀芬像个迷路的孩子,紧紧抓着女儿的手臂,眼神空洞地重复着:“他们怎么能这样……怎么能这么绝情……我掏心掏肺啊……我哪点对不起他们……他们怎么能不认我这个妹妹……”
     昏暗的楼道灯光下,母亲脸上深刻的皱纹里嵌满了泪水和绝望。王丽娟的心被狠狠揪痛,一股复杂的情绪冲上喉头,那句话几乎是脱口而出:“妈,你忘了?你以前也总跟我说,我是别人家的儿媳,跟你,也不算一家人啊。”
     话音落下的瞬间,空气仿佛凝固了。李秀芬猛地抬起头,红肿的眼睛死死盯着女儿,那眼神里有惊愕,有茫然,然后是一种被闪电劈中般的剧震。她张了张嘴,喉咙里发出嗬嗬的抽气声,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女儿的话像一把冰冷锋利的解剖刀,精准无比地剖开了她半生混沌执念的核心——她拼命想留在“里面”的娘家,早已视她为“外面”的人;而她亲手将女儿推向了“外面”,却也同时将自己锁在了无处可归的孤岛。
     王丽娟并非存心要刺痛母亲。只是这巨大的讽刺和轮回,沉重得让她喘不过气。母亲一辈子弯着腰在娘家当牛做马,不过是为了抓住那点虚幻的“自家人”身份,却忘了自己早已是另一个家庭的儿媳;她日日耳提面命,要女儿认清“外人”的本分,可当这份“外人”的冷遇真真切切落到她自己头上时,那份崩塌的痛苦却又如此真实而难以承受。
     日子像结了冰的河水,缓慢而沉重地向前流淌。李秀芬像是被抽走了主心骨,整个人迅速地枯萎下去。她不再念叨着要回娘家,更多的时候,是沉默地坐在家里那张旧沙发上,对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发呆。
     偶尔,她会翻箱倒柜,从樟木箱子的最底层,翻出一些蒙尘的旧物——一件织工细密、图案精巧的男孩毛衣,那是给王刚织的,她熬了多少个夜晚;几双千层底、纳得密密实实的布鞋,鞋样是比着张红梅的脚裁的;甚至还有几条绣着鸳鸯戏水的枕巾,是她当年一针一线绣好准备给哥嫂添置新房的……她把这些早已不合时宜、也无人需要的东西摊在膝上,布满老年斑的手指一遍遍摩挲着上面细密的针脚,浑浊的眼睛里泛起一层迷茫的水光,嘴里喃喃自语,声音轻得像叹息:
     “怎么……就成了外人呢?”
     “我到底……哪里做错了?”
     王丽娟在一旁看着,看着母亲佝偻的背脊,花白稀疏的头发,还有那被岁月和心酸刻满沟壑的侧脸,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酸涩难言。平心而论,母亲做错了什么吗?她只是太想抓住那份早已不属于她的亲情,为此不惜低到尘埃里,用无尽的付出去浇灌一株注定枯萎的树。她错付了真心,也错信了血缘能抵得过人性里的自私与凉薄。她更错在,将这份扭曲的认知,像枷锁一样套在了女儿身上。
     夜深人静时,王丽娟常常会想:如果当年,母亲能少一点对娘家的卑微讨好,把那份心力匀一点给真正属于自己的小家和丈夫,她的人生会不会轻松些?如果她没有把“儿媳是外人”的紧箍咒时时念给自己听、念给女儿听,她们母女之间,会不会少一些隔阂,多一些真正的亲近?
     没有答案。人生是一条无法回头的单行道。就像母亲现在,在付出了半生心血、尝尽了人情冷暖之后,终于迟钝地触摸到那个迟来的真相——无论是在婆家还是娘家,一个人,只有自己先挺直了腰杆,才配得到真正的尊重与珍视。亲情,从来不是靠身份维系,更不是靠讨好换取。它需要的是平等相待,是真心换真心。
     只是这明白的代价,是半生的辛劳,半生的委屈,和最终被彻底放逐的孤寂。那代价,实在太沉重了。沉重得像北方冬天里,那盆永远也洗不净、晒不干、压得人喘不过气的旧棉被。
    喜欢。
  

第622章 洗不净的亲情[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