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不愿再添变数。
这些平民既厌恶秦国的统治,又渴望南下寻找更好的生活,矛盾重重。
无奈之下,只能安排他们去治理沙漠,植树固沙。
4. 北部都护府:
接收剩余人口。北部地广人稀,尚有容纳空间,具体如何分配至各城镇屯垦,两位统帅还需细化。
把敌国百姓拉来干“苦力”?
听起来似乎严苛且不人道?
秦国方面却认为并非如此。
首先,秦国承诺保障这些人的基本生存:
提供食物、饮水、住所和完善医疗。
对于被分配到东海、南部相对富庶温暖地区的人来说,生活条件甚至可能优于在战火纷飞的乎浑邪故土。
即便是去西北、东北治理风沙或屯垦戍边,其环境也普遍被认为优于漠北苦寒之地。
当然,代价是自由受到限制。
他们将被集中安置在特定城镇或工区,和大部分秦国工人,士兵混在一起,非经允许不得随意离开,除非通过婚姻等途径融入秦国社会。
这是一条漫长的融入之路,意味着他们必须放弃回归故土的幻想,在异国的土地上重建生活。
秦国高层自认在此事上已算“仁至义尽”。
在巨大的战争消耗和后续难民压力下,能为这七万人提供一条生路和相对稳定的安置方案,在他们看来,已是兼顾了现实可行性与一定的人道关怀。
至于更深层次的融合与文化冲突,那将是未来需要长期面对的问题。
米风这边也终于传来了令人稍感宽慰的消息:经过一夜不眠不休的奋战,收容区的平民全部完成了向地表的转移!
除了几名在之前乎浑邪宪兵残酷殴打中身受重伤、伤势过重的平民,在颠簸转运的艰难过程中没能挺过来,不幸离世外,其余所有平民——总计近七万之众——都已安全抵达地面,被安置在临时扩建的营区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虽然营区条件简陋,但至少脱离了那黑暗,肮脏又绝望的地下囚笼,有了食物、饮水和遮风避寒的帐篷。
随着平民撤离完毕,地下秦军部队开始向乎浑邪最后的堡垒——地下指挥中心发起推进。
然而,当他们如临大敌地突破层层防御,冲入核心区域时,面对的却只是一个空寂、冰冷、人去楼空的巨大洞窟。
乌骓和他的核心指挥层、近卫军,早已如人间蒸发般消失无踪。
显然,他们利用了秦军尚未完全掌握的密道网络,巧妙地避开了北部防线布下的天罗地网,成功遁走。
拂晓时分,当第一缕微光驱散夜寒,来自最高指挥部的正式命令终于抵达米风手中:在燕山城已成废墟的地表遗址上,建立稳固的临时营区,作为这数万乎浑邪平民的中转站。
后续,将严格按照中枢连夜议定的庞大计划,有条不紊地将这些平民分散输送至四象都护府指定的安置点。
读完命令,米风长长地、由衷地舒了一口气。
压在肩头的千斤重担似乎暂时卸下了一部分。
他庆幸的是,在如此敏感而复杂的平民安置问题上,后方的大佬们没有互相推诿扯皮,更没有给他这个小小的前线指挥官设置什么意想不到的障碍或甩来无法解决的难题。
命令清晰,后续有安排,这已经比他预想的最坏情况好太多了。
然而,米风这口气显然松得太早了。
喜欢。
第272章 转运计划[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