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瑶寨生活的日子里,小族长并没有真脸示人。这一路上他或许察觉到了什么,所以尽量不用真脸。
张海桐认出来,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张起灵的眼神。他决定走过来那一瞬间的眼神太特殊了,了解他的人一看就知道这个眼神属于谁。
第二,则是事情发展到现在,能出现在瑶寨还老老实实过日子的人他实在想不到第二个了。
阿贵终究被排除在两人小团体之外。在他的视角,就是走着走着碰见一个人,老板忽然说:“你别跟了,我和他聊聊。”
阿贵踌躇着,最后冒出来一句:“那老板注意安全。”
说完就走了。
人一走,画面一转。
张海桐和张起灵坐在小马扎上,在吊脚楼下柴墩子旁边捧着西瓜。仿佛两只刚长出来的大蘑菇。
瓜不是张起灵特意种的。他来的时候问村里人买了不少种子,也没管是什么,挨个撒了点进去。长出来了,就拿来吃。
广西土地肥沃,自然条件特别适合种瓜。加上这两年技术发展,已经有了改良瓜种。条件上得天独厚,种出来的瓜特别甜。
就是吐籽儿比较麻烦。
阿贵离开之后,两人去地里摘了一个大瓜。他俩一前一后,张海桐形容比较憔悴,看着要成熟一些,看起来有点像城里哥哥回乡看望自己朴实的农村弟弟的感觉。
于是有了俩人蹲着啃瓜的场景。
张起灵也奇怪。广西的天气太热了,但张海桐还穿着冲锋衣。并且是长袖长裤。
这种打扮在夏天非常诡异,毕竟他去的地方既不是气候寒冷也不是高海拔地区,这样穿正常人要不了多久就会中暑。
但张海桐只是有一点出汗。
小哥默默爬上二楼,给张海桐带下来一把蒲扇。
两人之间的对话,开始于张海桐。他喊了一声:“族长。”
张海桐看见了他眼睛里一闪而过的探究和茫然。然而小孩只回了一句:“你认识我。”
“刚才我就知道了。”
就像张海桐这个失去痛觉需要靠其他感官弥补缺陷一样,为了弥补总是失忆这个缺点,张起灵的观察力和感知力非常敏锐。
他需要靠这两种能力,确保自己当下做的事是正确的。
显然,他现在觉得和张海桐谈话是正确的决定,而且没有危害。
小族长默默咬了一口西瓜,安静的样子就是在等待张海桐开口。因为主动来找他的人,肯定有事情需要他来做。
张海桐问:“有没有想问我的?”
张起灵:“很多。可以先说我自己吗?”
张海桐有点卡壳。“关于你,太多了。单是你的名字,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张起灵看着手里啃了一半的西瓜。他的眼睛在屋檐的阴影下,像一块墨色冷玉。他说:“那就告诉我应该做什么。”
张海桐的叙述由一句话打开。“你在找一个东西,这个东西背后的秘密,只有你知道。”
……
两人说了许多。张海桐做了个自我介绍,按照小孩的要求,大概讲了一些。
“所以,你算我的长辈?”小哥有些迟疑。
“你也可以叫我的名字。”张海桐倒不在意这个。说到这里,对话渐渐进入正题。“你什么时候来的?”
小哥从善如流回答:“没多久。”
“如果你没来,我也打算离开了。”
据小族长说,他从卧佛岭离开前,那个苗人首领告诉他,拥有纹身在这里就会拥有身份认同。
这也是他在瑶寨轻而易举得到认可的根本原因。但每一个寨子都是排外的,因此他一直住在比较偏僻的地方。
刚来到这里的张起灵并没有立刻进山摸排,他需要先适应这里的环境,才能进行后续的动作。
小族长捧着西瓜,平淡的讲述他如何离开青海,又辗转到这里。那感觉像在听一个偏远地区孩子如何下山,然后进入城市里才有的交通工具,又回
第403章 一日谈·族长与农民[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