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着王大伯的袖子晃了晃,“不试咋知道不行呢?”
王大伯被他缠得没法子,只好点头:“行,试试就试试。”
两人把竹竿平举起来,慢慢往城门洞里挪。刚挪到一半,就听见“咚”的一声,竹竿的另一头撞到了城门洞外的石狮子,震得狗剩手一麻,差点没抓住。
“你看你看!”王大伯赶紧把竹竿放下,“我说不行吧,这竹竿太长,放平了两头都伸到城门外面去了,咋走?”
狗剩噘着嘴,看着石狮子脑袋上被竹竿撞出的白印子,心里有点泄气。这时候,城门洞里卖茶水的张奶奶端着个粗瓷碗走过来,笑眯眯地问:“狗剩他大伯,这是咋了?扛着竹竿在城门洞外打转?”
王大伯叹了口气:“张奶奶,这竹竿要送进城里给张木匠,可怎么都进不去这城门,您说愁人不愁不愁?”
张奶奶放下瓷碗,围着竹竿转了一圈,突然指着竹竿说:“你这竹竿是圆的,能转圈不?”
王大伯愣了愣:“能是能,可转圈有啥用?”
“你把它转个方向呀!”张奶奶用手指着城门洞,“这城门洞是方的,你顺着它的方向走,让竹竿跟着你并排走,不就进去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狗剩眨巴眨巴眼睛,突然明白了:“哦!我知道了!就像我扛着长扁担过窄巷子,横着过不去,顺着巷子的方向走就能过去!”
王大伯也拍了下大腿:“对啊!我咋没想到呢!”
两人赶紧把竹竿竖起来,然后慢慢转了个方向,让竹竿顺着城门洞的方向,和王大伯并排站着。王大伯左手扶着竹竿粗的那头,右手牵着狗剩,慢慢往城门洞里走。
竹竿的梢头轻轻擦着城门洞的墙壁,发出“沙沙”的响声,像是在唱歌。狗剩一边走,一边数着城门洞的砖缝,一步、两步、三步……很快就穿过了城门洞,走到了城里的石板路上。
“进去啦!进去啦!”狗剩欢呼着跳起来,差点撞到路边卖布的摊子。
王大伯也松了口气,抹了把汗,笑着对张奶奶说:“张奶奶,真是谢谢您了,要不是您提醒,我爷俩还在城门外打转呢!”
张奶奶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嗨,这有啥!做事啊,有时候换个方向想一想,就容易多了。”
狗剩抬头看着竹竿,阳光透过竹叶洒在他脸上,暖洋洋的。他突然想起去年跟阿妈学编竹筐,一开始总也编不好,阿妈教他换个方向绕竹条,一下子就编出了圆圆的筐底。
两人扛着竹竿,顺着石板路往张木匠的铺子走。路边的小贩见了,都笑着打招呼,还有人说:“王大伯,你这竹竿真精神,张木匠见了准高兴!”
王大伯笑着应着,脚步轻快了不少。狗剩跟在旁边,手里还攥着刚才从竹竿上掉下来的那片新叶,心里美滋滋的。他觉得今天不光帮王大伯把竹竿送进了城,还明白了个道理——有时候遇到难办的事,别光想着硬闯,换个方向试试,说不定就有好办法啦。
走到张木匠的铺子门口,张木匠正站在门口张望,见他们来了,赶紧迎上来:“可把你们盼来了!我这屋梁就等着这根好竹竿呢!”
王大伯把竹竿递给张木匠,笑着说:“差点就送不来了,多亏了狗剩和城门洞的张奶奶提醒,换了个方向才进来。”
张木匠摸了摸竹竿,又摸了摸狗剩的头:“这孩子机灵,以后准有大出息。走,伯给你俩拿新做的木陀螺,带响的!”
狗剩一听,眼睛都亮了,拉着王大伯的手就往铺子里跑,竹竿梢头的影子在石板路上跟着他们跑,像是一条快乐的绿色小蛇,钻进了热闹的铺子深处。
喜欢。
扛竹竿进城[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