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病。他听说东村的小虎哥弹瑟时会转着圈弹,还能一边弹一边跺脚打节拍,引得大家都叫好。阿禾也想学这本事,他练琴时不再专心练调子,而是学着转圈弹,结果“咚”的一声撞在石桌上,瑟弦断了一根。
槐爷爷听见响声走过来,看见断了的弦和揉着额头的阿禾,叹了口气:“阿禾,你知道瑟为什么是弯弯的吗?”阿禾摇摇头。“因为它要稳稳地躺在怀里,才能唱出好听的歌。你看天上的月亮,要是东摇西晃,还能照亮山路吗?”槐爷爷的声音像老槐树的影子,轻轻落在阿禾心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阿禾看着断了的弦,心里有点难过。这时球球背着一筐野栗子路过,看见断了的瑟弦,小声说:“我前天看见小虎哥弹瑟,虽然转着圈弹,可他的手指一直没离开琴弦呢。”阿禾这才明白,小虎哥是练了很久才会那些技巧的,自己光想学花样,根本没打好基础。
接下来的日子,阿禾踏踏实实地练琴。他跟着槐爷爷学认更多的调子,学着听风的声音、鸟的叫声,把这些声音编进琴声里。清晨的露水打湿了他的衣襟,傍晚的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长长的,石屋里的琴声越来越好听,有时像春风拂过麦田,有时像雪花落在梅枝上。
这天,阿禾正在练新学的《丰收曲》,忽然听见远处传来哭声。他放下瑟跑出石屋,看见跳跳坐在田埂上抹眼泪,怀里的胡萝卜散落一地。“跳跳你怎么了?”阿禾跑过去问。跳跳抽抽噎噎地说:“我、我把妈妈种的胡萝卜苗踩坏了,妈妈一定会生气的……”
阿禾看着被踩倒的小苗,心里也替跳跳着急。他忽然想起槐爷爷说的,琴声能让人心里舒服。于是他拉着跳跳说:“你别难过,我弹首曲子给你听吧,听了心情就好了。”他跑回石屋抱起瑟,坐在田埂上弹起了《小苗谣》。
琴声像暖暖的阳光,照在田埂上,也照进跳跳的心里。跳跳的哭声慢慢停了,长耳朵也不耷拉了。“真好听,”跳跳擦了擦眼泪,“就像妈妈摸我头时的感觉。”这时兔妈妈提着篮子走来,看见踩坏的小苗,刚想说话,听见阿禾的琴声,脚步放慢了。
等阿禾弹完,兔妈妈蹲下来轻轻摸了摸跳跳的头:“知道错了就好,咱们一起把小苗扶起来,以后小心点就是了。”她又转向阿禾,眼睛弯成了月牙:“阿禾的琴声真能安慰人呢,比我说多少话都管用。”
阿禾心里热乎乎的,他这才明白,弹瑟不只是为了让人叫好,还能给别人带去安慰。从那以后,他更用心地学弹瑟了。他会把听到的故事编进琴声里,给生病的球球弹《阳光谣》,给找不到家的小鸟弹《归巢曲》,石屋周围的小动物们都爱听他弹琴。
秋天到了,南山要办盛大的祭月节,槐爷爷推荐阿禾去弹瑟。祭月节那天,月光格外明亮,广场上摆满了瓜果,全村的人和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来了。阿禾抱着瑟站在月光下,心里有点紧张,但更多的是期待。
他想起槐爷爷的话,想起泉水的声音,想起小苗的样子,手指轻轻落在琴弦上。琴声像月光一样流淌开来,一开始是轻轻的,像晚风拂过稻田,慢慢变得热闹起来,像大家丰收时的笑声,最后又变得温柔,像妈妈哼的摇篮曲。
所有人都静静地听着,连最爱吵闹的松松都屏住了呼吸。琴声停了好久,广场上才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比夏天的雷声还要响亮。槐爷爷捋着胡子笑,眼睛里闪着光;兔妈妈抱着跳跳,轻轻拍着她的背;松松把最大的松果举得高高的,像在给阿禾献礼物。
祭月节结束后,槐爷爷把阿禾叫到石屋里,从柜子里拿出一个崭新的瑟。这个瑟比阿禾原来的那个更漂亮,琴弦像银线一样闪亮。“这个送给你,”槐爷爷的声音里满是欣慰,“你已经懂得,弹瑟最重要的不是技巧,是心里的真诚。真诚的琴声,才能打动人心。”
阿禾抱着新瑟,手指轻轻拂过琴弦,琴弦发出温柔的“嗡”声,像在跟他打招呼。他抬头看着槐爷爷,又看了看窗外的月光,心里明白了:不管学什么本领,都要像泉水一样慢慢流,像小苗一样扎实长,不能急着开花,也不能光想着炫耀,这样才能长出最甜的果实,弹出最动人的琴声。
从那以后,南山脚下总能听见好听的琴声,那琴声里有泉水的叮咚,有阳光的温暖,有小伙伴的笑声,还有一个小男孩慢慢长大的故事。阿禾依然每天去石屋学琴,只是他的琴声里,多了一份踏实和真诚,像老槐树的根,深深扎在泥土里,也扎在每个听琴人的心里。
喜欢。
齐人学弹瑟[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