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磨的米才甜。”
风车旁的木牌上,是李婶写的字:“风车筛过一辈子谷,太奶奶的心思,都在谷粒里。”
走着走着,我们来到河边的老水车旁。张大爷正带着几个年轻小伙,给水车的轮轴上桐油,小石头蹲在旁边,把葫芦里的水往轮辐上浇,嘴里喊着“爷爷,转”。
水车旁新立了块石碑,上面刻着:“水车转了八十年,爷爷的力气,还在水流里。”
夕阳西下时,市集渐渐安静下来。娃娃们抱着从老物件旁捡的小玩意儿——石磨旁的槐花瓣、油灯里的树籽、风车边的谷粒,三三两两地往家走。
大人们则开始收拾老物件,小心地把它们搬回车上,准备明年再摆出来。
宋悦坐在老槐树下,把小本子摊开,一页页翻给我们看:“你们看,从石磨到水车,每个老物件都有故事,每个故事里,都有个记挂着的人。”
本子的最后一页,是她刚写的话:“老物件不会说话,却把思念说给了娃娃听;亲人走了,却把日子藏进了木头里。风一吹,雨一落,我们就听见了,看见了——原来他们从来都没走远,就住在石磨的裂纹里,油灯的光晕里,水车的转动里,住在我们心里。”
大师看着远处的炊烟,轻声说:“老物件会老,木头会朽,但记着的人在,日子就不会断。娃娃们看着这些老物件长大,就会把这些故事传下去,把心里的念想传下去。”
我想起这一路遇见的所有老物件——会“自转”的石磨、会“亮”的油灯、会“唱”的摇篮、会“笑”的铜镜、会“算”的算盘、会“转”的水车、会“筛”的谷风车……它们从来都不是“闹鬼”,是祖辈把爱和日子,一点点刻进了木头里、铜锈里、水流里,等着娃娃们用眼睛发现,用耳朵听见,用心里记着。
离开市集时,月亮已经升起来了。老槐树下的石磨静静立着,河边的水车轻轻转着,谷场的风车偶尔传来“哗啦”一声,像在跟我们道别。
宋悦把小本子抱在怀里,辫子上的芦花在月光下闪着白,她说:“明年春天,我们还要来,还要听老物件讲故事。”
我点点头,心里忽然明白,所谓的“大结局”,不是故事的结束,是思念的开始——老物件会一直在这里,娃娃们会长大,会带着这些故事,把祖辈的日子,继续过下去,把心里的温暖,继续传下去。
风穿过老槐树,沙沙作响,像所有老物件轻轻应和,像所有亲人悄悄地说:“好好过,别忘啦。”(第二部完)
喜欢。
第252章 老物件的团圆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