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牺牲的。我就不相信当时的英国一个有点“卡萨诺瓦”那样的魅力的男性都没有,当然了或许有,也早就有别的女人了吧。 好了,情场彻底玩完的安妮正打算要去旅行了。偏偏这时候那傻男人的要跑来欺负下安妮,然后激愤的安妮决定留下来证明下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当然了,这里也是编剧的精妙之处,这样安排合情合理而且让观众又对主人公产生了新的兴趣。 而在经营煤矿的过程中,安妮却找到了一位她爱的并也爱她的温情柔弱小美女沃克小姐,她们走到一起除了说天作之合再也想不出什么更好的词了,但是这个时候,那些贵族大婶大妈却开始反对她们在一起,而那个竞争不过安妮的罗森与安妮之间的矛盾也有激化,我看到这里,想这恐怕只能是悲剧收场了,尽管想但我还是不希望这片是悲剧。 呵,安妮果然是个纯爷们铁血真汉子!完全做到了一个男人应该有的气魄、理性、头脑她成功了!!不管是生意还是爱情,她都取得了相当的成功。当然了英国的男人们虽然没什么头脑但是至少还是有绅士风度的,搞不过人家也就去挖苦下下算了。 而值得说下的就是沃克小姐初看上个这是个典型的林妹妹形象啊!但是她比林妹妹强多了,在对待爱情面前她表现得很真实很执着。不过这也与两国传统的文化有关系哈,英国的女人一向就比我们中国的女人奔放很多。这点也是值得我们当代中国女人学习的地方,女人是得柔美,但是也必须有刚毅的一面才好啊。当然了,也许你会说安妮这简直是个男子形象而改编的,其实却不然,电影中,安妮一直都把感性的爱情放在第一位,这是非常合乎情理的。而且环境也非常合情合理,她生命中确实没有出现一个值得她去爱去着迷的男人。不然她就不会是只是个同性恋了。当然了我并不是说这种男人世界上就没有。 最后结尾的时候,虚伪的玛丽安娜又来了,安妮保持了理智,因为她的心中有且只有她的爱人沃克小姐,其实当玛丽安娜悄悄走到安妮身后我还以为是个要杀她的刺客!毕竟古典的英国在印象中还个传统的社会嘛,而在我准备绝望的时候,才看到安妮一转身原来是故人突访……最后的画面就是安妮和沃克小姐一起把弄园艺,轻轻的音乐响起,就渐渐淡黑了。确实是很淡然,却回味无穷,联想翩翩。其实这片跟同性恋关系不大,女女同性恋或许只是个幌子,而更重要的是共鸣起了人们心中对那份真实情感的爱恨。这点其实值得人们去思考。 八十六.简评《克洛伊》:赏佳片浅谈编剧心得一开始就感觉Catherine的脸有点想《守望者》中的罗夏,呵……然后主角Chloe,她的扮演者阿曼达塞弗里德,我开始还以为她是在《保卫者》中扮演那个街头女孩的凯特?戴琳斯,后来一查发现不是。不过主角Chloe的眼睛,眼神和脸形让我想起了一前的一个同学,他虽然是个男生,但也是个痴情的人。当然了,那家伙不像这个Chloe这么有心计。但是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很傻很纯真……不知为什么《克洛伊》还让我想到了羊脂球这篇小说……后上网查了下这片是翻拍的2003年,由安妮?芳婷执导的法国影片《娜塔莉》,我没看过《娜塔莉》,但我想说这个原着作者一定是个很有美感的人,这人很懂得生活中的美,人性中的美。当然,我不得不说并不是美丽的就好,因为我所生活的这个时代还不是个人人都能去感受到美好,懂得珍惜美好的时代,就像影片里体现出的事实一样,往往有些事物有些情感就是因为太美而更容易受到伤害,更容易消逝……就像流星划过天际,而生活中人们往往总拿“昙花一现”“过眼云烟”这一类富含贬义的词来作为蔑视美好甚至是抗拒美好的理由。这些人很可悲,如果说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剧很多的话,也可能是因为这些可悲的人多了的缘故吧……当然了,这样的时代也终将过去,就像这部电影一样,如果有开始就一定会结束。还是回到电影里来吧,辛德勒也就是连姆尼森(虽然知道他的真名但是我还是喜欢叫他辛德勒)在片中虽然也只是个配角,但是他扮演的大卫形象真可谓是把一个富有魅力的中年男性诠释得淋漓尽致!我猜观众也不难感觉到一个青春不再的女人有了这样的一个魅力十足的老公之后的心情,她怎能不为这样的男人而痴迷呢!所以我们才能看到陷入同性恋之情的Catherine非常矛盾的一面,这个剧情安排非常合情合理。然后,他们夫妇那非常帅气的钢琴王子的存在也完全是为了烘托出Chloe的美,而那段儿子被甩,我想只能是看作又见识到了美国女孩的前卫观念吧……当然了这片里一些很香艳的情节没必要过多来谈论。而最后Chloe的死很美好的结局。我看到片中Chloe作为一个高级妓女爱不成反生恨的时候就在想,这片要是最后这个Chloe能死去那就好了,很奇怪啊!因为同样是牵涉到女同性相恋的题材,看《安妮李斯特的私密日记》这部英国片的时候我担心那是个悲剧结局,而看这部美国片《克洛伊》却希望这是个悲剧结局,这真耐人寻思……总之这个结尾让整个片的感觉都不同了,本来这片就像个关于一对夫妻中年生活的片,或许能让人从中看到一些自己生活中的影子,然后有点小启发什么的,美国大多数这种题材的电影就是这么回事哈,顶多来点像《约会之夜》那样随意的夸张下,但是《克洛伊》这个忧伤的结局,完全让人感受到作者要通过这个故事表达的另一个层面的意思,虽然不能说这是种升华,但是却让人思考,联想到一些自己的情感经历,或者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会在这个时候因为某些往昔的情事而有些触动吧。另外,我觉得Chloe最后在坠下的那一瞬间那个表情带着《斯洛文尼亚女郎》里面女主角那种黯淡哀愁的无奈味道就好了,因为感觉她笑得很自信的样子看上去似乎有些诡异……其实美国的电影在剧情方面和英国电影有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美国电影的剧情往往就是一种“很自然得不自然”,这让整个影片的艺术效果多少大些折扣。就是说美国电影的剧情让人明显的感觉就是编剧一味的“编”出来的,整个人物构架,角色设定,故事结构,剧情的铺垫和发展,等等这些都太故意去让人感受是“很自然的”,然后让人感慨这编剧真是费尽心机器啊!当然,这也体现了美国的编剧或者说这些电影的主创人员都是经验丰富的老鸟大虾了。而要说美国大片里那些成熟的东西……这样的话很明显被这个故事这个电影所吸引的注意力就少了很多。就像辛德勒饰演的大卫这个角色,你说你改编下剧情,把他变成就是真真正正的迷上了Chloe,然后又确实是跟她发生了那些关系。把大卫变成那样一个人,这又怎样,Chloe本身就是确实迷人嘛,要是法国片的话肯定这就这么浪漫。女人美男人迷这是件很天然的事情,而美国大片就喜欢用人类后天的理性来改造这些天然感性。当然,在有些励志片里,用这种理念思潮来引导观众还是很不错的。比如《农民宇航员》、《当幸福来敲门》、《伍德考克先生》等等。但是如果电影题材设计到一些更艺术人文方面的话,剧情安排以及涉及的各种元素一定还是要注重自然而然的天然之美比较好。打个比方:同样是两个美女,其中一个你见到之后还能很好的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理智,和她友好的打招呼,礼貌的说再见。而另一个美女你见到之后你根本就立刻感性发热不能自已,羞涩得都不敢正眼再看她一次,对你来说,这两个美女哪个更美呢?总之,并不是说这种“很自然得不自然”的剧情就不好,作为电影肯定是得编的,然而作为编剧创作剧本的时候我认为往往宁可“不自然得很自然”也尽量少些“很自然得不自然”。 八十七.简评《甜心的复仇》:推荐一部男女皆宜的好片这部电影名叫《甜心的复仇》。看完感觉超赞!然后再回味一遍。首先,不得不说,这片肯定是少儿不宜的!至少初中没毕业的小P孩们就表看了。因为这片充数着香艳、凶杀、暴力、血腥、罪恶……但是却很有的美感!从头到尾都很美,美得让人直接陷入沉思之中……最要命的就是结局还那么悲剧……当然了,我感觉更加悲剧点艺术效果会更好,也就是让帮助她的那个警察卧底也在重伤之中因为她的复仇而死去,然后看着美丽的主角撕心裂肺的坐在车里抽咽,然后煽情的背景音乐响起……电影结束。好吧!不废话了!因为你还没看呢,根本不知道我在说什么。这是09年加拿大的电影,呵~这肯定是一部限级制的电影,虽然这电影的介绍里没有讲太多。影片一开始就很沉默,就像《沉默的羔羊》那个宣传海报上的图画一样,当然这应该是在你第二遍开始回味这片的时候或许会想到的,然后画面直接切入肥婆人贩忽悠美女,哎~这个真名叫谢拉?贝尔夏(Shera Bechard)的美女确实不是一般的美,她在里面饰演女主角俄罗斯少女卡尔玛。怎么个美我就不形容了,我估计绝大多数男士们就冲着这美貌都会把这片看完。女士们的话,我想也会有小小羡慕她的容貌吧!如果你是一个看片比较多的人,特别是那些看过那部骗拐波兰少女到墨西哥然后去美国卖淫的然后获救的电影的人,你一定以为这又是一部揭露人间丑剧跨国罪恶的片。呵,谁知道呢?电影才刚开始……往下看你就会发现情节有些奇怪,这个小美女貌似摆脱了几个该死的人贩,但是却又跟他们住在一个地方的旅店里,然后接下来的情节能够让你很清楚的明白她是为了她的姐姐而去的。而且她的姐姐已然死了。然后你会纳闷不?她姐姐既然都死了,而且她似乎也明白发生了什么,那她还去那干嘛?去收尸?那也不要只身一个人过去啊?她这个如此纯美的弱女子这不是自投罗网白白送到狼嘴里么?谁知道呢,你看这个可人的卡尔玛都还没有一句台词,甚至表情都不怎么丰富。真是静若处子一般……这片到8分钟的时候,肯定能让你震撼,呵,这美女居然拿起事先准备好的一把小巧玲珑的刀,干净利索的宰了那忽悠她的女骗子!!哈哈!然后她立马就吐了……超酷!虽然我没杀过人,不过一下子我就因为这位弱女子的举动对这片充满了期待,原来她去人贩那里是要这么个复仇法。而这女人又该怎么杀掉那些该死的人贩呢……色诱么……也有难度吧!其实我很想说下此处的“一刀一吐”,这个片段很经典。是什么样的仇恶居然逼得一个如此纯美的文静少女干出这种连她自己都接受不了的事。毕竟像杀人这回事,真让从没杀过人的人去做,应该怎么着都要顾及下相关的感受什么吧。所以你完全可以一下子就感受到她内心的仇恨,那都源自于她对她姐姐的那种挚爱而纯真的深厚感情。让人只想把这些杂碎人贩滔天的罪恶消灭干净。那种看水浒传中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的激情也油然而生。而且这里更让人振奋的是处决恶人的人并不是常规印象之中一个高大威猛的英雄,而就是这个受害者:一个柔弱女子。很美!很强大!然后的情节就是那些俄罗斯恶棍们对那些骗来的同乡们美女的原形毕露,一如既往的丑恶嘴脸和一系列可耻行径,与此同时也是告诉你这个复仇美女是如何开展敌情侦查和锁定首要目标的。而这个天生不能说话的佳人那不幸的身世无疑衬托出她身上的一种内在美,又更让人对她多了几分迷恋和联想。而她的气质、她的聪慧还为她蒙上几层神秘,就像欣赏蒙娜丽莎的微笑那幅画一样。让人产生一种很想了解关于她一切的冲动。当然了,网上关于这个谢拉?贝尔夏的资料还挺少的,毕竟还不是什么大腕……我略搜了下,有几个英文网站貌似是她的博客么?而无论是遭到强暴后割腕自杀的少女还是被逼吸毒的少女,都向人们昭示这个该死的头号人贩确实该死罪无可赦,这个犯罪集团里面没有一个好东西!就像法官宣布开刀问斩之前必须罗列下犯人的罪恶一样,这就更让人们对这个美少女战士更加充满了热切的期待,快点!赶紧!杀光他们!接下来,卡尔玛第一次成功的杀人计划真是妙不可言,好比貂蝉诱董卓啊,呵呵!看过这段情节相信男人们快喷血了吧!一下子清纯美女变身妖媚舞娘,我想那个头号人贩临刑前对诱惑美人的那番感慨陈词那一举一动一定在你脑中反复播放,就像《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那里面的少男主角一样,不知何时你和那个该死的头号人贩角色互换了,至于女人们嘛……嘿嘿……是啊!和想象中一样,杀人的途径就是色诱,当然了除了色诱还有色情、以及各种大快人心的暴力惨死。作为一部商业三级片这样的情节元素那肯定是必要的。而新鲜的却是以往古老故事中的勇者斩恶魔救美女变成了美女直接斩恶魔,不能不说这样的构想安排让这片更加精彩!更具魅力!因为我不光为她的曼妙身姿和娇美容颜而钦慕,更对她的机智冷静和勇敢精明充满了敬意。我相信在这里人们都应该会为这个重情重义、英勇无畏、当机立断、身手迅捷的纯真弱女子喝彩吧!可惜这美女不去当特工真浪费了。这一段高潮之后,从拯救同胞到忆旧煽情这个情节似乎刻意的让女主角和其他的受害女人形成一种对比,一种待宰的羔羊与抗争者之间的对比。相信女权主义者看到这里的时候肯定很激动。反正我只想说,这个男权社会的罪恶之所以能像暗疮毒瘤一样滋生又何尝不是因为一些女人的容忍、鼓动甚至参与呢?如果每一个女人都能分辨和反抗罪恶,那这世界会美好很多。再接下来事情败露了,不管是人贩头目还是警方都有了动作。穿着白色内衣的卡尔玛仓惶的奔逃然后被卧底警探擒获,直到得到了正义警探的帮助和手刃仇人,然后碰到恶人们之间的杀人灭口。这里几起几伏的波折剧情无疑让电影显得生动紧张,但却有好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作为警方,那个卧底不光是认同了卡尔玛犯罪而且还帮了她,难道这是在暗示加拿大警方铲奸除恶还不如一个俄罗斯美女快刀斩乱麻一般痛快么?还是说鼓励我们在有些特别的时候应该抛开法律的顾及去以恶制恶、以暴制暴?当然了欧美的影片中确实很提倡这样的方式。尽管现实中他们总是足够理性的去制定和执行法律,不过真正理智点说,人类毕竟还是感性的。这个卧底警探和卡尔玛之间的接触并没有想很多电影一样滋生出恋情,这真是一股来自西伯利亚的美艳和冰冷,尽管那位佳人后来对那警探说“这并不是真正的我”。而这里还值得研究下的是,如果剧情这里埋伏下他们之间有了一见钟情的爱恋,然后结局警探重伤,流血身亡,美女在几番极度刺激的情况下为此殉情,这会不会使得悲剧效果更煽情些。或者然后警探再次在身心上拯救美女,让他们彼此成为一对患难夫妻,这样会不会更符合大众的世俗口味。呵,有朝一日,如果可以!我一定要翻拍这片才好!这片最后的高潮确实也是非常悲剧、非常的刺激、非常的戏剧性,因为情深意重的卡尔玛居然看到她的姐姐根本没有死,而是依附了罪恶的根源,过上了奢华的富足日子。这几乎让卡尔玛差点疯掉,几个血淋淋的画面闪过,天真的卡尔玛已然历经千辛万苦,杀得浑身是血,冲到最后。而眼看就要胜利了,马上可以消灭BOSS了,却发现这一切毫无意义,一切不过是她过于单纯的鲁莽和冲动而已。我想到《勇敢的心》里面华莱士和长腿的那一场恶战,当败阵的华莱士孤注一掷的冲向长腿之时,却发现阻挡他的那个马前小卒竟然是曾与天真的自己山盟海誓的虚伪贵族。当一种深信不疑的梦想在现实之前破灭的时候,那种失落、黯淡、痛苦和绝望而又无可奈何的仿徨眼神放佛只说了一个恶俗的笑话:人生就像拉屎,有时候很努力了,得到却仅仅是个屁!而还有的时候连屁都得不到!而这部加拿大江湖片的最后,落寞的卡尔玛狠狠扔掉了姐姐送给她的项链。在冷冷的寒风中,头也不回的离去……故事结束了,但生活还要继续……我带着几分憧憬几分联想几分叹息和几分感慨祝她好运!祝我们的纯真好运! 八十八.简评《盗梦空间》:诗心者的迷宫看完《盗梦空间》后神经和思维实在都很兴奋,就突然想起了青涩时期的那个自己,有那么一阵子,他很热衷于弄些非常复杂而繁琐迷宫。而每当他画好一个超级迷宫之后,都是非常的兴致盎然。因为接下来有趣的事就是他肯定会尝试着从那个自己亲手打造的迷宫里走出去,只可惜那些迷宫都显得过于繁杂以至于足够让这个倒霉的缔造者最后只能眼冒金星,然后束手无策,最后郁恼作罢,那感觉就像万能的上帝看着他创造的一块举不起来的石头一样尴尬。当然,也不是所有的迷宫都没走出去,对于一些相对清晰而巧妙的作品,走完之后其实还是很欢欣的,特别是当他再沿着那线条再回味的时候,那感觉就是种享受,而这种创造的喜悦,是种灵感带来的快乐。实际上盗梦空间这个电影就像一个清晰明了的迷宫,虽然剧情有些复杂。但是由于各个节点之间衔接得非常自然合理甚至是精彩而让整部片在情节上显得别致的饱满丰富而不是错杂冗长。当然我认为混乱还是有点点的,就是影片那个倒叙式的开头,感觉这是个弄巧成拙的剪辑安排。开门见山多好!不过,这里并不是想来指引你如何看懂这部片,也不想说明这部片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作为一部如此卖座的商业片,盗梦空间根本就非常通俗易懂,看不懂的人除了那些没到相应年龄的小孩之外,肯定是从开始就没专注的认真去看,而说这个片是多么难懂、多么考验智商高底的人很可能是某些炒作者的手段吧,当然了,要是实在看不懂,网上也有大量的影评做了无微不至的各种剖析和诠释。其实在整部片的视觉冲击和紧张节奏带来的激动和幻妙娱乐之后,平静下来再看一遍的话,却感觉这片其实很一般了。相对以往一些好莱坞大片而言,《盗梦空间》被冠以“发生在意识结构内的当代动作科幻片”之冕,呵,我不知道这么说的人又怎么来定义《黑客帝国》,难道他压根就没看过《黑客帝国》么,还是说当年那三部足矣改变人们对世界看法的《黑客帝国》已经离我们遥远了,还是说那些家伙确实记性不好,或者只是为了炒作的必要?……当然了,这不是重点,关键是《盗梦空间》的意义和价值是远不及《黑客帝国》的,这里的价值并不是说票房(即便对比票房也不及)。而关于梦的话题似乎更多的像一个哲学命题,就像电影《无姓之人》里面所讨论的那样,或许这一切都不存在的存在着,或许这一切都只不过是某小孩的一个梦,或许一切只不过是某个剧本里的字。这两部电影里都用美妙的镜头和绚烂的画面为你铸就了一座诗一样的迷宫,进出之间,除了视听上的刺激和享受,更多的欢娱都来自思想的欢快。虽然《盗梦空间》能给人们带来足够的思维愉悦和感官享受,但根本不至于有多震撼和改变了什么,影片里关于人潜意识和梦境的各种理论都很玄,也就是说到底是不是真这么回事,貌似科学家们都还在继续探索、研究、猜想以及认识中。但是片中的那些理论感觉观众还是很好接受的,像梦中之梦,潜意识投影,还有边缘的那一片海,呵,相信看过铳梦系列漫画的人肯定会联想到相应的情节中的“对自核梦”,还有第二部中潜意识海洋释放出来的怪物,所以对此会更有种兴致勃勃的情怀吧。而片中那些防卫者的设定也只不过是为了让电影更加商业化一点而已。很想说《盗梦空间》其实就是个情感为主基调的商业动作片,虽然故事的展开是一个盗梦者们一次失败的梦中作案,但是情节的继续和发展却无不穿插着科布与马尔的悲剧而又纠结的爱情,至于那个盗梦集团其他的成员和后来的奠基任务,这就像你去吃大盘鸡,那一整菜盘里的土豆、西红柿、和红辣椒都是为了让鸡块更好吃……当然了或许你会说你更喜欢吃那里面的土豆和西红柿并且纠结那为什么那么好吃……而作为好莱坞的商业片,什么劲爆的枪战和动作戏,什么拯救世界的谍战和计划,什么炫得让人望尘莫及叹为观止的影视特技和效果等等这些必备因素都是为了让这部片更加羽翼鲜艳丰满,更具商业卖点。当然,这也已经足够让人能够沉醉在这个迷宫里了。其实抛开那些乱七八糟的商业元素不说,难道任何时候科布就不能再去那个潜意识层面与马尔相对了么,这情节也完全可以这样来嘛,科布集团盗梦的失败使得他的合伙人迫使他必须立即解决科布的个人问题,然后科布找到个设计者帮助再去潜意识层面和马儿纠结一番,他以前和马尔的往事再来过一遍,然后他为了爱为了那份夙愿和情感永远留在了潜意识里再也无法再醒来……完全可以这样不?甚至还可以让现实中的人为了科布的感性而倾慕感动从而强化爱情和情感这一人类永恒的主题。……啊!这样的话该能省去多少电影成本啊!……当然了,这样的话也就没有如今这部因为绚烂的特技而好看的《盗梦空间》了。或许那就成了国产或者港台亦或者欧洲某部非主流电影也说不定。反正在这个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时代,绝大多数人都是极其向往着去沉醉于浮华而奢靡的幻惑的。就像追逐时尚。但其实时尚也挺好的,至少那让我们的世界和生活看起来非常美好。毕竟人类一直以来不都是向往美好的么其实说还非常想说下同样是这个名叫克里斯托弗?诺兰 (Christopher Nolan)导演的另一部戏,那就是《蝙蝠侠前传2之黑暗骑士》。记得当时看完后,为片中探讨的一些关于人性、哲学以及道德的经典台词感概不已。我甚至认为未来好莱坞将来电影的趋势将会是越来越多的这种艺术哲学与商业完美结合的电影,因为这样的电影才更具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特别是在看完《守望者》之后,又更加坚定了我的这种推想。虽然《盗梦空间》比较起《黑暗骑士》来似乎前者也不及后者那么深刻,但是《盗梦空间》似乎更让全世界的人们见识到了好莱坞电影新的飞跃中的无限魅力。由此也可足见这个时代商业炒作的无比强大……最后,非常期待克里斯托弗?诺兰——这位诗心者的下一座更加玄华更有趣味的神奇迷宫。 八十九.简评《白银帝国》:国产片国人还有国因为不是很喜欢郭富城拍的片,然后《白银帝国》海报上女主角也不漂亮,加上一直对国产片非常失望,所以很晚才看,看完才觉得这片其实不错啊。首先看到出品人是韩三平,就冲着这名字就知道这片绝对是大片,至少肯定不是烂片,好吧,就算烂也不会太烂。然后就看到蓝天黄土地之间郭富城来了个题记般的开场白,说得很意味深长,我觉得那意思隐隐暗示着这传承千年的东方古国人们的一种处世态度。“天地真大,人真小,人怎么自处”是啊!问得非常沧桑而又深刻,让不同的观众思考着那不同的答案,而就在这思绪平缓起伏之时,那背景音乐就带着你从那一副副大好河山的长卷美景走进了历史,走进了这神秘而古老的东方文明。开场既智慧又大气,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相信看多了欧美历史题材大片的人肯定会对这种娓娓道来的开场旁白以及相应的镜头、画面、胶片色泽感到熟悉而亲切,加上那些布置严谨的场景、服装、精致的道具等等立马就能让人融入到这个故事中来。其实光凭这些,我都能被拍摄制作者们的认真细致而感染了。直到再次看到郭富城的时候,大家都知道他就是旁白特别提起的三哥,这是个以酒色之徒的风流形象出现的,他在一个半裸的美女背上画鱼,很想说下这种富含人文主义艺术气质的角色无论在那部电影里都会足够引起人们的兴致,而现实世界中这种人也总是会让人着迷,这就像日本人很喜欢传奇化织田信长,西班牙人浪漫化佐罗,意大利人香艳化卡萨诺瓦,而我们总会对乾隆,嵇康、东方朔什么的有种特别的兴趣。其实这片光说三爷的故事就肯定够饱满了。毕竟这剧本是改编自一部足够拍一部长篇电视剧的长篇小说,而这片又野心角逐奥斯卡大奖,那么编剧主要就应该想,怎么才能让好莱坞的那些大爷们在看这完出戏之后,对山西的晋商以及晋商文化有充分的认识和肯定呢?所以编剧们这百来多分钟的浓缩和改编肯定是按照中国人看戏的传统的思维惯例去弄的,比如又是大户人家公子跟继母的不论之恋然后悲剧了啊,又是那种需要牺牲爱情和生命都不能得到救赎的狭隘忠诚,又是中式封建礼教下的贵族生活啊,最后还是中国古典式的传统仁义理念。感觉这东西展现给人家美国佬,怎么能感染人家并且还指望别人来认同呢。我估计人家看完也多少会拿朴实忠厚来暗笑这些国产片以及国人的幼稚和单纯吧……就拿影片中当爹的教老三怎么驭人,说通俗点就是怎么来管理人才,那些话涵盖的理念就非常的保守落后,甚至可耻鄙陋。诚然,中国作为一个传统古国,相对而言肯定是封建的,所谓封建就是等级森严,其实关于等级,我想这不管什么时代什么世道什么政治体制或者社会制度下都是客观存在的。必然是先有了人与人之间的很多不同才会产生很多不平等,这种不平等形成了差异,导致了人们会有尊卑贵贱之类的等级观念和认识,也就是说等级这回事已经是天然存在的了,而这个时代先进的文明理念所千方百计探索的就是怎样来平衡这些天然的差异,让每一个人都过得平等自由幸福,起码最不坏必须得保证人们有尊严的生活。而片中的老爹那一套言论却是怎么来利用这些那些人心性中天然的弱点来为自己牟取更多的利益。是!我承认老爹的那套管理心得和用人谋略很厉害,但这种在秦汉时期的先进智慧在现代这个越来越谋求共赢和互利的时代让人看来会不会令觉得恶心卑鄙可耻呢?我认为人与人之间相处有些微妙的关系阳光一点才能显得美好,而带着阴暗的私心去彼此干涉就丑恶了。在片中,老三也并不认同他爹的那一套。他听了她继母的坚持要活出自己,而且从片中一些表现老三怎么活出自己的情节来看,无不体现出一个现代年轻的先进思维方式和理念,但这些在片中表现出来却就是那么的幼稚单纯,比如老三说他并不想接这个家业,而后来的剧情结果他还是成了个当家的,然后到他对邱掌柜的冷漠让这个贫穷的掌柜不得不为了后路而通贼反叛,搞得这个老三看上去很傻很天真,真还不如听他爹那套的好。最后老三为了信誉责任和仁义不仅气走了爹还散尽了家里的积蓄,说白了就是整得家破人亡啊,是!我承认这里让人有些触动,但是之后呢,这个国家这个社会的反馈是怎样呢?他因此东山再起而重振了家业么,这样一个晋商在中国或者在山西又是怎样产生了什么深远的影响?或者现在的晋商是怎样来纪念这个传统的?这些都没有!最后只有那苍老的声音说着受其影响一生从未做过违背良心的事。在当今社会人活一世从未做过违背良心的事,应该是做人最起码应该去做到的吧!难道仁义里的含义只是要求人们一生不做过违背良心的事么,而如果这都值得一说的话那可见我这个国家社会整体显得是多么的卑劣鄙陋啊!这是种认识不深刻而导致的歪曲哈。那么当向往美好的人们看到了他们所向往的美好真正实现的时候,人们才会为之欢欣、感动、共鸣,而当人们为了向往美好却只能够经历灾难和困苦的时候,这些美好在人们眼里看来就是种单纯和幼稚。其实说到仁义,我们祖先老早就有大仁小仁大义和小义之分,有的时候有的场合人们应该顾大及小,有的时候有的场合人们却又应该顾小及大,而现在这种越发复杂的多元化社会里,简单层面上来讨论道德的意义和好坏对错似乎显得肤浅而偏激。而真正讲究的就是,世上的道理你得尽量多点学习明白,然后再学会在真正正确的时间地点做真正正确的事。另外这片还刻意谦卑的来讨好老美,开始那口棺材就太西式了,好吧,这种细节不重要,但是怎么就让女主角悲剧了之后就得随着美国大妈去美国生活,她去英国不行么,而且开始有段剧情里那美国大妈还劝她认命算了,貌似这美国大妈来中国之后被这里的文化和生活理念所感染了一样,唉~这样多尴尬呀!尴尬的事情能让人认同么,貌似尴尬只会让初恋的情人稍微有所好感吧。 其实,如果国产大片如果在单纯的影视技术层面上并不输于老美的话那么差的就只是理念和技术的完美结合了。
喜欢。
第124章 审稿机器人这么不负责的么 让修改两次之后再不通过[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