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31章 天下无人能与你抗衡[2/2页]

大秦:我竟是始皇长公子 小妹仔哈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先生此言差矣。
     先王即位后深居后宫,嫪毐之乱与吕不韦之事发生时,哪有机会外出生育?再说先王向来不近女色,就连我的生母,在诞下我之后,也只是匆匆一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我的记忆中,先王一向冷峻无情,若非血缘相系,或许根本不会顾及于我。”
     “大王性情疏冷,然此乃王者特质,掌权者必孤高。”
     淳于越笑答。
     他随即否定了赵迟为私生子的传言。
     时间久远,真相难辨,且大王志存高远,非儿女情长之人。
     “宫中似有隐情。”
     扶苏低声说,此话来自生母密信。
     燕国刺客事发后,赵迟被召至章台宫,竟开始代批奏章。
     此举本应专属嫡长子,却让外臣得享,显见先王对赵迟偏爱,令扶苏不悦。
     “先王竟授外臣批奏之权?”
     扶苏不解。
     淳于越闻言,目光惊疑,“宫中多有此论。”
     “先王待赵迟之宠,连我等亲儿亦不及,朝臣亦然。”
     “此违礼制。”
     淳于越面容阴沉,语气愤懑。
     按规矩,批奏章者唯君主或监国太子,祖龙却予外臣此权,实悖传统。
     “确违礼制。”
     扶苏附和。
     “公子,此事不可轻忽。
     大王厚遇赵迟,不仅因其战功,更因其护驾之功。
     未来对赵迟倚重无双,恐非兵权所能限。”
     “由君王或太子批奏无咎,纵嫡长子亦无争议。
     然外臣代劳,公子将来若为太子,恐损身份正统,失臣敬。
     此乃大王背祖制,不可默许。”
     听闻先生之言,扶苏点头认同。
     若他批奏,合礼法;若外臣代劳,则不合规。
     “先生有何计策?莫非要我廷谏父王?恐适得其反。”
     “非也。”
     淳于越摇头,“此事无需公子出手,御史弹劾即可。”
     淳于越冷笑一声,“公子以为,诸公子真会坐视赵迟受宠至此,获准监国?”
     扶苏疑惑,“先生之意,他们亦会弹劾赵迟,谏阻父王?”
     
     胡亥与众公子对太子之位势在必得,不容放弃。
     淳于越语气坚决:“须警示赵迟,也让大王知晓恪守礼法的重要。
     君王也应受礼法约束。”
     扶苏疑惑:“我与赵迟无深怨,此刻是否参奏他?是否太过?”
     淳于越答:“赵迟身为武安君却未拒不当之责,此乃对礼法的轻蔑。
     惩处他也是对其无礼行为的回应。”
     “即便公子非储君,身为长子,身为臣子竟如此放肆,不可容忍。”
     淳于越正色警告:“王者不可心慈,更不可妇人之仁。”
     扶苏点头认同。
     胡亥府邸内,传来消息:“公子,已告知扶苏。”
     胡亥冷笑:“淳于越定焦虑不安。
     他坚持儒家之道,此次大王命赵迟审阅奏折之举完全违背其礼法观念,定会有所动作。
     他会让属下御史弹劾赵迟,甚至可能弹劾大王。”
     “我们只需顺势而为。”
     赵高满意地看着胡亥,胡亥亦冷笑:“扶苏那固执之人必觉父王此举会让诸公子不满,但这与我们何干?他总以为太子之位稳固如山,常以礼法束缚我们。
     此计已设,看他如何自陷。”
     武安君赵迟,秦帝国功勋卓着的将领,声望极高。
     扶苏与赵迟关系恶化,赵迟绝不会坐视扶苏登基。
     赵迟若与扶苏对立,作为潜在对手之一,为自保必不会对扶苏登基保持沉默。
     故此,他定会与扶苏为敌,胡亥则是最佳人选。
     若获赵迟支持,胡亥可在军中巩固根基,削弱扶苏的影响力。
     赵高满意一笑,一切尽在掌握。
     扶苏得知母后传递的消息:章台宫的祖龙命赵迟审阅奏折。
     扶苏母后如何得知?显然是赵高故意透露。”有老师谋划,太子之位非我莫属。”
     “扶苏顽固,淳于越愚钝,连赵迟这般威名也落入老师计策。”
     胡亥兴奋地笑言。
     扶苏有淳于越相助,胡亥则有赵高献策。
     此时,赵迟或许未察觉,秦始皇命其审阅奏折之事,在某些别有用心者的推动下,已在咸阳高层流传。
     即使赵迟知情,也不会在意。
     审阅奏折是秦始皇旨意,并非他主动要求。
     若有针对他之人,赵迟绝不会退缩。
     蒙府大厅内,三代齐聚,蒙恬缺席,蒙骜、蒙武、蒙毅共聚,凝视一石柱。
     石柱满布裂痕与掌印,引人注目。
     蒙武皱眉问蒙毅:“你确定只是随意一掌造成的?”
     许久,蒙武语气严肃。
     蒙毅坚定答道:“父亲,我确信无疑。”
    喜欢。
  

第131章 天下无人能与你抗衡[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