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0章 君上的认可源于其功绩[2/2页]

大秦:我竟是始皇长公子 小妹仔哈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迟在南阳的表现堪称完美,加速了我大秦统一六国的进程。
     此战之后,韩国局势已基本稳定。”
     王翦环视厅内诸将,沉声道:“君上已颁下圣旨,授予赵迟上将军之职。
     从此,我大秦再添一名领兵统帅,赵迟被封为少上造,位列十五级,统率一军。”
     此言一出,满座将领尽皆震惊。
     “少上造,即上将军之职。”
     “赵迟竟得此高位?”
     “传闻他仅十八岁,便已荣登如此显赫之位,统领三军?”
     众人无不钦佩。
     赵迟不仅是秦朝最年轻的上将军,更是天下最年轻的上将军。
     “诸位无需怀疑。”
     “我大秦向来公平公正。”
     “赵迟之位凭战功所得,绝无舞弊。
     君上的认可源于其功绩。”
     “若有谁为国建此大功,也必将受到相同嘉奖。”
     王翦目光扫过帐内诸将,语气坚定有力。
     “末将明白。”
     众将齐声应答,虽面露惊异,却毫无嫉妒之心。
     正如王翦所言,赵迟的功绩皆源自战果。
     这表明,在大秦,人人皆有机遇,关键在于能否建功立业。
     ……
     **王翦此言意在激励士气,同时警示部属。
     赵迟因战功受封上将,其晋升公开透明,这是每位秦军将士皆知的事实。
     “赵迟。”
     “说实话,我从未见过此人。”
     “若有机会,定要亲眼见他一面。”
     王翦心中默默想着。
     对军人来说,统帅的智慧与勇敢是最值得敬仰的品质,而赵迟兼具这两点,且年纪轻轻,怎能不令王翦好奇?
     “父亲。”
     “赵迟在南阳大捷中击溃赵魏联军,彻底改变了我军的战略布局。
     君上是否已有伐赵计划?”
     王贲问道。
     他早已期待这一刻的到来。
     “嗯。”
     王翦微微颔首,目光愈加深邃。
     帐内诸将亦随之凝重,眼神中闪烁着期待。
     两年来,驻守边关,除操练士卒、威慑敌寇外,他们鲜有机会主动出击。
     此刻,无不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君上已有旨意。”
     “命桓漪统领蓝田大营五十万大军东进,数日后便入赵境,启动灭赵计划。”
     “函谷大营亦将协同行动。”
     王翦低沉而有力的声音回荡于帐中。
     “好!”
     众人齐声应和,士气高昂。
     “末将有一疑虑。”
     帐内一名年轻将领开口,正是李信。”李信,说吧。”
     王翦看向他。
     军中五万将士,多有青年才俊,皆为王翦悉心培养的悍将。
     “赵迟上将军在南阳大捷,大王是否遣使令其挥师攻赵?若函谷与蓝田两营合力北进,赵国会首尾难顾,陷入困境。”
     李信问道。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若有王命下达,前后夹击,定能奏效。
     “此事,王诏未曾提及。”
     “朝堂之上,尉缭等亦谏言此策,然大王未派使者传诏。”
     王翦镇定说道。
     “大王之意何在?”
     李信不解。
     “自咸阳至韩地需时数日,待诏书抵达,良机已逝。”
     王翦答。
     “或许大王信任赵迟能把握时机,故未下诏。”
     王翦补充道。
     “赵迟上将军能否把握?”
     李信不甘道,“我秦未与赵国正式交战,若他破赵魏联军后即撤回固守,此机缘岂非虚度?”
     如此良机若失,实为可惜。
     “换个角度看,若你是赵迟,在无王诏之下,会否主动攻赵?”
     王翦扫视诸将。
     “父亲,我想我会这样做。”
     王贲接口。
     “然赵魏近韩边境,依我所见,当趁势攻魏。”
     王贲续道。
     “我也这般想,不过此时优先攻魏更为妥当。
     相较赵国,魏国距我更近且势弱,攻魏必建奇功。”
     李信附和。
     “如此分析,纵使赵迟未得王诏,即便出兵,也应攻魏而非赵,对我方战局并无助益。”
     王贲严肃指出。
     “罢了。”
     王翦举手止住议论,语气温肃:“我信赵迟,他定会抓住这次机会,攻赵取胜,令赵国措手不及。”
     声音笃定。
     众人皆瞩目于他,王贲疑惑追问:“父亲,何以如此笃定?您从未见过赵迟将军。”
     王翦答:“虽未谋面,但两年来他战功赫赫、传闻甚广。
     我对他的品行知之不多,却深知他懂大王之志,明大王之心。”
     帐内诸将默然,赵迟能否准确判断局势并果断出兵仍存疑虑。
     他们都认为,攻魏显然更有利可图,而伐赵风险极高。
     若非奉命,赵迟未必知晓秦帝国欲灭赵,贸然出击恐陷赵国包围,魏国若断其后路,更是不堪设想。
     王翦听罢微笑:“让我们静观其变。
     赵迟此举,定会带来惊喜。”
     忽闻帐外急报:“报!”
    喜欢。
  

第60章 君上的认可源于其功绩[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