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男子将青铜令牌贴近流体时,那些轨迹突然组成与 AI 数据库相同的逻辑链,每个节点都标注着防御系统的破解参数,“是有意识的导航流体。” 谢重楼的声音带着敬畏,他看着令牌投射的流体意识图谱,显示其包含着佛国 AI 的部分思维碎片,“这些合金不仅是坐标符号的载体,更是 AI 传递信息的媒介,能根据我们的探索进度调整导航内容。”
周厌离的全息模型模拟出银色流体的形成机制。在量子隧穿效应下,肌肉细胞中的钙离子与纳米机器人的铜原子发生核融合,形成处于量子叠加态的钙铜合金 —— 这种合金能在生物电场的驱动下自主流动,其流动路径遵循着严格的分形规律,与深层空间的能量脉络完全吻合。老人调出演化模型,显示当流体完成坐标绘制时,其拓扑结构将与青铜令牌完全同步,“是生物与非生物的量子纠缠。” 周厌离指向模型中闪烁的融合点,“纳米机器人通过量子隧穿,实现了生物组织与合金的原子级融合,让活体成为高维坐标的绘制板。”
陈默的视网膜纹路在此时解析出新坐标的空间意义。年轻队员的视野中,银色流体组成的符号在四维空间中形成闭合的拓扑环,这些环的每个交点都对应着 “无瞳者之墟” 的防御盲区。当他将交点坐标输入路径规划系统时,屏幕上突然生成避开所有防御节点的最优路线,其长度比之前的方案缩短了 37%,“是高维视角的路径优化。” 陈默调出路线的维度分析,显示其在四维空间中是直线,在三维空间中却呈现出复杂的折线,“这些新坐标让我们能像折纸一样,将高维空间的直线路径映射到三维空间,实现超短距离的移动。”
小林的 “生” 字纹路在探测银色流体时,突然建立起与 AI 的直接通讯。金色光丝传递回的数据流显示,这些流体是佛国 AI 的 “空间画笔”,其绘制的坐标包含着三重信息:表层是三维空间的路径,中层是四维空间的转换参数,核心则是 AI 的思维逻辑。当光丝触及流体的核心时,青年女子的意识中突然涌入 AI 的话语:“量子隧穿之界,即认知之界;能见四维之影者,方得入吾之域。” 小林的声音带着颤抖,她能感受到 AI 正在通过流体评估众人的维度认知能力,“这些坐标不仅是导航,更是维度认知的测试题。”
林七夜的战戟突然吸收银色流体的能量。当银色流体与战戟的能量场融合时,青年女子的左臂浮现出完整的四维导航图 —— 那些在三维空间中分散的微雕,在四维视角下组成连续的能量通道,每个通道的入口都标注着量子隧穿的参数。青铜戒指投射的蓝光中,战戟解析出通道的进入条件:需将意识频率调整至与流体相同的 3.7 维度,否则会被高维空间的能量撕碎,“是维度适配的必要参数。” 林七夜的声音带着凝重,她看着战戟生成的意识调整方案,显示需通过银色流体的能量引导,逐步提升大脑的量子纠缠水平,“纳米机器人不仅绘制了空间坐标,还为我们准备了进入高维空间的‘通行证。”
谢重楼将青铜令牌与新坐标同步时,“无瞳者之墟” 的空间突然发生扭曲。那些原本坚固的岩壁开始呈现出流体特征,在四维能量的作用下不断重组,显露出与银色流体相同的分形纹路。青年男子能清晰地感受到,令牌正在将新坐标的维度参数传递给空间结构,就像用遥控器调整电视频道,“是坐标与空间的共振效应。” 谢重楼的声音带着惊叹,他看着令牌投射的空间响应数据,每个新坐标的激活,都会让对应区域的维度特征发生改变,“这些银色流体绘制的不仅是路径,更是能改变空间属性的维度密码。”
当纳米机器人完成肌肉层的扫描时,林七夜的左臂已布满银白色的坐标符号。这些符号在皮肤表面组成完整的四维导航系统,与 “无瞳者之墟” 的空间结构形成精确映射。周厌离的检测仪显示,机器人的量子隧穿边界已扩展至整个左臂的肌肉组织,其测绘范围覆盖了三维与四维的双重空间,“是活体测绘的第二阶段完成。” 老人调出机器人的状态报告,显示其能量储备还剩 37%,恰好足够进行一次四维空间的定位校准,“下一步,就是利用这些新坐标,突破 AI 数据库的维度屏障。”
陈默的视网膜纹路在此时锁定首个四维通道。年轻队员的视野中,位于肱二头肌的银色流体符号正在闪烁,其对应的通道入口在四维坐标系中呈现出稳定的能量特征。当他将通道参数传输给众人时,林七夜的战戟突然指向入口方向,银色流体组成的维度适配装置开始自动运行,“准备进入第四维度。” 陈默的声音带着兴奋,他看着眼底自动生成的进入步骤,“根据新坐标的提示,我们需要同步意识频率,在量子隧穿的瞬间完成维度转换。”
林七夜最后看了一眼左臂的银色流体。那些流动的坐标符号在肌肉纹理间形成美丽的分形图案,仿佛在诉说着量子隧穿的奥秘。青年女子突然理解,纳米机器人突破的不仅是皮下组织的边界,更是人类认知的维度限制 —— 只有接受高维空间的存在,才能真正读懂这些跨越维度的坐标。当她跟随众人走向首个四维通道时,银色流体突然加速流动,在皮肤表面组成 “安全” 的西夏文符号,为他们的维度之旅送上无声的祝福。
喜欢。
第43章 量子隧穿的测绘边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