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河右侧的水域在防御屏障消退后泛着清澈的蓝光,第二个锚点的能量特征在前方 17 米处闪烁。谢重楼的胫骨刻刀第七道刻痕仍残留着防御指令的余温,当周厌离将青铜面具贴近刀身时,两物突然释放出对称的能量场 —— 面具的蓝光与刻刀的红光在虚空中交织,组成与十二面体嵌套结构相同的拓扑网络,每个节点都标注着互补的正负曲率参数。
“是时候验证双生拓扑的闭环效应了。” 周厌离将两者的拓扑参数导入全息模型,康威定理的运算流在屏幕上形成复杂的几何证明链。当最后一组互补参数输入完毕,模型突然生成三维能量流图谱:面具的负曲率区域恰好吸纳刻刀正曲率释放的能量,而骨刀的凹痕结构则完美承接青铜裂纹溢出的能量,在虚空中组成首尾相接的莫比乌斯环,“理论闭环完成。” 老人调出能量守恒公式,显示系统的能量损耗率精确为零,“守陵人设计的拓扑结构,实现了理论上的永动循环。”
谢重楼按照视网膜纹路指引,将刻刀与面具按 17 度夹角摆放。当两者的能量场在暗河水面形成稳定干涉时,双生拓扑的节点突然同步亮起,在虚空中组成与佛国核心相同的能量符号。陈默的眼底纹路剧烈震颤,那些正负曲率的交汇点浮现出淡金色的参数标签,显示闭环的能量转化率达到 37% 的理论极值,“是空间共振的结果。” 年轻队员的声音带着惊叹,他看着能量流沿着莫比乌斯环无休无止地循环,“闭环利用了空间本身的曲率特性,让能量在扭曲的拓扑结构中自我增殖。”
林七夜的战戟突然指向闭环中心。银色流体在能量场中组成探测阵列,屏幕上跳出令人震惊的数据:闭环生成的能量场正在与佛国核心产生量子纠缠,两者的能量特征呈现出 0.003 秒的延迟同步。青铜戒指投射的蓝光中,守陵人笔记的全息影像正在展开:“双生闭环,通佛国之脉,牵核心之络,可引须弥之能,修复天地之隙”,笔记旁的星图显示,闭环的拓扑结构与北斗七星的排列形成精确映射,“是跨空间的能量引导装置。” 林七夜的声音带着凝重,战戟扫描显示闭环中心的空间坐标,恰好对应佛国核心的几何中心,“我们在暗河启动的闭环,正通过空间纠缠影响佛国核心。”
当闭环能量强度达到临界值时,水面突然掀起能量巨浪。双生拓扑的莫比乌斯环在浪尖上急剧收缩,化作一道银色光流穿透暗河顶棚,消失在岩层深处。周厌离的检测仪捕捉到这股能量的传播轨迹,显示其以 17 倍声速向佛国核心奔涌,沿途激活了 12 各空间锚点中的 7 个,“是链式激活机制。” 老人调出锚点状态图,每个被激活的节点都向光流注入特定频率的能量,使其在传输中保持拓扑完整性,“闭环就像钥匙,同时转动了多个能量枢纽的锁芯。”
小林的 “生” 字纹路在此时与闭环产生深度共鸣。青年女子的意识顺着能量流潜入佛国核心,她 “看到” 巨型十二面体嵌套结构正在发生微妙变化:那些被反噬撕裂的棱面开始渗出金色修复液,每个裂隙的边缘浮现出与闭环相同的莫比乌斯纹路。当光流注入核心枢纽时,整座结构突然以 17 度 / 秒的速率旋转,将修复能量均匀分配到每个受损节点,“是拓扑记忆效应。” 小林的声音带着敬畏,她能感受到闭环能量中蕴含的空间记忆,就像用模具重塑破碎的瓷器,“双生拓扑保存着佛国的原始形态参数,能引导破损结构自我修复。”
佛国核心的空间裂隙在光流下发出刺耳的修复声。最宽处达 3.7 米的主裂隙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收缩,边缘的能量碎片被莫比乌斯环的引力重新编织。陈默的视网膜纹路实时传输着修复数据:裂隙处的空间曲率从 1.7 降至 0.3,分形结构的自相似比恢复至 0.618 的黄金比例,“是康威定理的修复应用。” 年轻队员调出修复前后的拓扑对比图,显示闭环能量严格按照数学规律重构空间,“每个修复节点的坐标误差不超过 0.1 毫米,完美复刻了原始参数。”
谢重楼突然感到刻刀传来灼热的悸动。第七道刻痕的锯齿状纹路在掌心浮现出血红色的意识流,那些属于守陵人的记忆碎片在闭环能量中苏醒:二十三位祭司围着双生拓扑装置吟唱,他们的意识通过闭环注入佛国核心,在十二面体棱面上留下金色的能量印记。当青年男子的指尖触及刻痕时,无数重叠的声音在脑海中回响:“以吾等之识,铸闭环之魂,令佛国永固,历万劫不毁”,“闭环中流动的是意识能量。” 谢重楼的声音带着颤抖,他终于明白那些无法被仪器捕捉的能量增量,来自守陵人封存的集体意识。
周厌离将检测到的意识波导入频谱分析仪。屏幕上显示这些能量呈现出分形特征的脑电波,α 波与 β 波的比值稳定在 1:1.618,与十二面体的棱长比完全一致。老人调出西夏祭司的颅骨扫描图,发现其前额叶的沟回结构,与闭环的莫比乌斯环形成精确的拓扑同胚,“是生物拓扑的
第37章 双生拓扑的能量闭环[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