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sp;一人说了句。
     “嗯,那院里的俩人是谁啊?”
     “看着像公职人员,他们过来干嘛的?”
     身旁的几名同伴问道。
     “谁知道呢,小武哥做那么大的生意,朋友遍布全国各地,可能是哪个朋友过来造访吧。”
     一人猜测道。
     这几人也是王武的人。
     自打前几天,出了麻子他们五人,大白天的闯入刘家姐妹大院的事,王武就加强对姐妹俩的保护。
     当然也不能太高调,不然树大容易招风。
     本来没事的,天天安排几个站岗的在门口,谁从这路过见此情形,不打听这是谁家?
     时间一长,反倒容易节外生枝。
     万一有几个活腻的,打听到这是王武情人住的地方,还住着一对姐妹花,又都长得肤白貌美的。
     哪天心生歹念,脑子一热,再闯到这里来,那不给自己找麻烦嘛。
     因此,王武想了个辙,在对面开了家粮油店。
     把自己的人,都安排在店里。
     这样既能保护刘家姐妹,又不招人眼,顺便还能挣点钱。
     不过这几个小子,哪是做生意的料,月月给王武亏钱。
     王武也不在乎这一点一星的。
     “欢迎你们,请问,你们找我有什么事吗?”
     刘红红问这一男一女二人道。
     “是这样的,我们《东方商业报》最近想做一个专访栏目,主要是采访成功的民营企业家,也是为了响应上级的号召,鼓励更多的人,来发展民营经济。”
     胡艳笑着对刘红红道。
     八十年代末期,正是民营经济遍地萌芽的时期。
     当时为了鼓励民营经济发展,上级还有个政策,给公职人员保留职位,让他们去下海经商。
     若是经商不顺,回来还能继续上班。
     等于是给托了底,让他们不要有后顾之忧。
     后来好多的创业成功的企业家,都是这时期,从体制内离职,借着这股风起来的。
     胡艳这么说,很符合当下的大环境。
     刘红红笑道:“我可算不上什么成功的民营企业家。”
     “刘女士,那您可谦虚了,我们来之前做了些功课,听说您在芒山镇,开了家酒楼,生意非常好,商业规模也非常大,如果这都不算成功,那什么算成功呢?”
     胡艳笑着说道。
     然而刘红红听到这句,脸上的笑僵了些。
     这酒楼可不是她一手给创起来的。
     是小武哥从三姐手里接过来,现在让她打理的。
     接不接受采访,得问过小武哥再说,她可做不了主。
     于是再次挤出笑。
     “不好意思,二位,我只是酒楼的经理,老板另有其人,如果要采访,我得先问过我们老板,他同意了才行。”
     胡艳当然知道,她只是管理着酒楼,那里的老板另有其人。
     不仅知道这个,还知道,她就是她老板的情人。
     但这会儿,听到刘红红这么说,故作惊讶。
     “这样呀,哎呀,看来是我们的功课做的不到位啊,这是我们的失职,我们去酒楼,你们的服务员跟我们提到的是您,还以为您就是老板呢。”
    喜欢。
  

第306章 那俩人谁啊?[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