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朱高着微笑道,心中颇感欣慰。
于谦聪慧过人,悟性极高,带他来此边关,确是明智之举。
“我们速速返回,或许能赶上你的恩科大典。”朱高着接着说,“此次大典,你的主题是否会有所调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于谦点头回应:“若未曾至此,或许主题依旧,但如今,为边关百姓,为天下苍生,我已决定更改主题。”
于谦心意已决,主题构思已定。
“好,能有此念,已属难得。”朱高着微微颔首。
随即,两人离去,离开这片边关之地。
临行前,朱高着仍不放心,下令流沙之人镇守此地,确保百姓安宁。
流沙之威,足以护佑边关百姓安全无虞。
转眼,第三日至,恩科大典重启,此番监管者,乃夏原吉。
如今,他已成功举办这场恩科大典。
起初,解缙所筹办的恩科大典或许被人轻视,但夏原吉则截然不同。
他心思细腻,深受信任。
朱棣此次委任他主办,自是有所倚重。
恩科大典迅速拉开帷幕,南北学子汇聚一堂。
为确保公正,夏原吉特别关注南北两地考生。
典礼伊始不久,于谦匆匆而至。
几位考官投来目光。
“你来此何事?”其中一人问道。
于谦苦笑:“我乃来参加恩科大典,不料误了时辰,望诸位通融。”
考官闻言皱眉,面露不悦。
但打量之下,考官忽觉此人面熟。
猛然间,他想起了三日前太子殿下为其出头的于谦。
未等考官反应,朱高着已至。
他望向考官,考官惊恐欲跪。
朱高着扶起考官:“无需多礼,此番他随我外出误了时辰,通融一下吧。”
考官连忙应允。
“既是太子殿下之意,我必遵从。”
他又深深看了于谦一眼:“随我来。”
于谦感激地点头,随考官进入考场,随意落座。
夏原吉注意到这一幕,转头问旁边考官:“此人何许人也?为何来迟?”
他眉头微皱,面露不满。
“我似曾耳闻,他是太子殿下身边的人,三日之前,太子殿下还为他出头。”
一位考官沉思片刻后,忆起三年前太子殿下曾为这位少年出面摆平恩怨。
夏原吉眼神微闪,终是无奈地叹了口气。
“罢了罢了,既然如此,就任其发展吧。我倒要看看,他究竟是何方神圣,竟能让太子殿下如此重视!”
言及此处,夏原吉的目光再次闪烁,紧紧盯着眼前的于谦,这位受太子殿下庇护之人。
他心中好奇,此人究竟是何身份,又有何背景?
微风拂面,时间悄然流逝,转眼间已到正午,众多考生纷纷交卷。
下元集派遣众多官员开始收拾场地,并审阅试卷。
审阅中,他的眼神略显波动,最终皱起眉头。
他特意查看了北方学子的试卷,不得不承认,与南方学子相比,北方学子的试卷确实逊色不少,有些简直不堪入目。
但无论如何,夏原吉与考官们仍需继续审阅。
此次绝不可再出差错,否则依照朱棣的脾性,恐怕连他自己也要遭受一顿痛骂,甚至可能遭遇比解缙更悲惨的下场。
不久,夏原吉已大致审阅完毕。
“对了,于谦的试卷呢?”
见到此景,夏原吉的目光再次波动。
闻言,一位考官一愣,他们竟都未曾审阅过于谦的试卷!
尽管未曾审阅,但他们确实收到了于谦的试卷。
于是,他们开始四处搜寻,几分钟后,终于找到了于谦的试卷。
“夏大人,已找到!”
目睹此景,他缓缓启齿。
夏原吉轻轻颔首,接过纸张,随即聚精会神地阅读起来。
他沉浸其中,无人能知他已阅读多久。
猛然间,他挺身而起。
他的面容略显变化,屡次审视这份考卷。
紧接着,他深吸一口气,目光闪烁。
“于谦,真乃大才也!”
“难怪太子殿下如此看重他!”
此刻,夏原吉心潮澎湃,这份考卷见解独到,深刻描绘了边关百姓的苦难。
其中一句,尤为触动夏原吉的心弦:“以天下百姓为长城!”
此乃考卷之精髓。
阅毕,夏原吉拍案叫绝,于谦,确为大才!
“夏大人?”
目睹此景,其余考官亦动容。
他们眼中泛起波澜,纷纷望向夏原吉。
从未见过如此激动的他,难道于谦的考卷真有如此震撼?
夏原吉望向几位考官,眼神同样波动。
“诸位自行品鉴吧!”
夏原吉不再多言,将考卷递出。
几位考官不再迟疑,立即阅读。
阅后,他们皆赞不绝口。
“以天下百姓为长城,此卷精妙,于谦,大才也!”
“确实如此!”
“于谦才华横溢,难怪受太子殿下青睐!”
喜欢。
第323章 眼前的太子殿下,实乃非凡之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