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改为汴州。
     宇文衍没有在郑州城和大梁城上岸逗留,只是传诏两郡太守上船觐见圣驾。
     值此机会,小皇帝正好接见沿途各郡县官员。
     了解当地民生,顺便考察一下这些父母官。
     当下。
     人们把黄河到大梁的这一段鸿沟称为汴水。
     从大梁城至颖水的一段称为蔡水。
     离开大梁城,运河转而向南,进入蔡水河段。
     清风习习,水光粼粼。
     运河两岸,聚集了大量看热闹的百姓。
     看到站立船头的士卒,全副武装,身姿笔挺,目不斜视,威武不凡,众人都是交口称赞。
     宇文衍本来还打算到甲板上走走。
     可一想到岸边热情的百姓,想想还是算了。
     只能在船舱里泡下功夫茶,看看书,逗逗银月狼玩。
     之前走陆路时,他全程骑马,小狼则是待在马车里。
     可不敢让他到处乱跑,以免惊到军中马匹。
     “陛下,此去陈郡淮阳城四百余里,顺风顺水,两天就能到,比起陆路那是快多了。”
     王鹰看着舱壁上悬挂的水运路线图,不禁感叹道。
     “那是当然,走陆路,不论是骑马还是坐车,马匹和人都会疲累。”
     郧国公也笑着说了一句。
     在交通落后的古代,航道就相当于后世的高速公路。
     比起跋山涉水的陆路来,确实要省时省力得多。
     而且,水运的成本也比陆路运输要低得多。
     就拿粮食运输来说,陆路所需的成本至少是水运的二十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宇文衍亲政后。
     就诏令都水监对南下的古航道进行了清淤,修缮,保证航线通畅。
     “是的,所以水运航道就是国家的生命线,绝对是重中之重!”
     “若是能开凿一条北起涿郡,经洛阳,扬州,连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一直延伸到江南杭州的运河,那将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
     小皇帝盯着水运图,脑子里想着的是历史上隋炀帝打通的隋唐大运河。
     一条让他背负千古骂名,又让其名垂青史的京杭大运河。
     这条伟大的运河是在无数先人开凿出的古运河基础上实现的。
     隋炀帝开创性地将其南北贯通,功绩是肯定的,但不能全部归结于他一人身上。
     看到宇文衍指着航运图说出心中的设想。
     韦孝宽,王鹰,墨言三人都呆住了。
     “陛下,这…这工程也太大了吧,怕是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花费数十年才能完工!”
     “臣请陛下三思而后行,这事但凡出点差池,都是劳民伤财,动摇国本……”
     反应过来的王鹰和韦孝宽顿时急了,连忙劝谏。
     “其中利害,朕自然清楚得很,不会莽撞行事!”
     开什么玩笑?
     杨广就是步子迈得太大扯到了蛋,结果大好河山便宜了外侄李渊。
     宇文衍好不容易改变杨坚“以隋代周”的历史走向,怎么可能重蹈隋炀帝的覆辙?
     运河肯定是要修,就看怎么个修法!
     “来,来,来,喝茶!”
     小皇帝笑着给二人面前的茶杯续上热茶。
     “陛下,你和郧国公喝吧,臣去战船各处巡视一下。”
     王鹰说着起身出了船舱。
     “郧国公,陪朕走上一局?”
     “老臣舍命陪君子!”
     墨言取来棋盘。
     摆放在案桌之上。
     君臣二人下起了象棋。
    喜欢。
  

第365章 鸿沟运河[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