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sp;此时。
     辽西龙城,人山人海,人声鼎沸。
     百姓们正排队领取稻种。
     “老罗,你家开垦了多少亩地?”
     人群中,一个老农拍了拍排其前面的人问道。
     “能有多少,百余亩,哪像你家,五个儿子……”
     老农嘿嘿一笑。
     他这一辈最骄傲的事情便是生了五个儿子,还全部养活了。
     “你说这地方,冻起来比青州还冷,真能种水稻?”
     “既然朝廷要求至少三成的田地用来种稻子,应该是可以种吧……”
     “反正稻种又不用花钱,开垦的地十年内免租,那就种种看呗。”
     旁边有人听后,接过话头说了起来。
     “不过这里的地那是真的好啊,一把火杂草树木一烧,地一翻,全都是黑土……”
     “是啊,地又平,周边河流水量充足,灌溉不成问题。”
     “听说这稻种是皇上让人从倭奴国漂洋过海运过来的,这皇上还管咱老百姓种田之事?”
     ……
     这些人大多是从青州,幽州,相州三地迁徙过来的百姓。
     从来没种过水稻,心里也是没底的。
     不过朝廷提供稻种,十年内不用交田租。
     百姓们也没太大的异议。
     “我有个远房亲戚家侄儿,他舅舅家二大爷的孙女婿,在京城做官。”
     “说咱们现在用的曲辕犁,农具都是皇上发明的!”
     有个汉子不无骄傲地说了一句。
     好似有个孙女婿在京城做官的二大爷就是他二大爷。
     “去你个皮老鸭,净胡扯!”
     “皇上怕是连地都没下过吧,还发明农具,你可真能吹……”
     “就是,唬谁啊,据说皇上还是个孩子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当下,便有人出声反对。
     “且不管是不是皇上发明的,你就说那曲辕犁好不好用吧?”
     “嘿嘿,该说不说。”
     “那些农具着实好用,否则俺家最多只能开荒一半的田地。”
     “那不就结了,还有那沤肥,我敢保证用了之后,庄稼收成绝对会更好。”
     人群中,有人对朝廷推行的一系列策令很是认同。
     “对了,你们听说了没有,城里设立了一个什么“大周钱庄”。”
     “只要在郡衙做了户籍登记的农户,都能去借钱,用来买农具和种子……”
     “对,对,好像两年内不用利钱。”
     “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朝廷会对咱们这些泥腿子这么好?”
     “我作证,绝对是真的,我们村二驴家就借了十贯钱。”
     ……
     人多的地方。
     向来都是喧闹不止,热闹非凡。
     这些最早一批迁来辽西的百姓,隐约看到了一些好苗头。
     境况似乎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么糟糕。
     如今。
     辽西郡登记在册的自耕农户,已有两万余户,近十万人口。
     一旦水稻试种成功。
     后续将会更多百姓源源不断地迁徙过来。
     在民族大融合的时代。
     人口流动非常频繁,也是很有必要的。
     在辽西郡官府的组织下,稻种有条不紊地发放到百姓手中。
     而且。
     官府还开设了水稻育种,耕种,田间管理等相关内容的讲堂。
     在辽河以西的这片广袤平原上。
     出现了一副春耕农忙的热闹景象。
     百姓们撸起袖子,大干特干,憧憬着秋后能够大丰收。
    喜欢。
  

第143章 辽西郡[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