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大方地和老吴见礼,而后对着两个孩子说:
     “二牛,翠儿,快给你们大爷爷磕头……”
     两个孩子很是懂事听话,恭恭敬敬地跪下给吴勇磕了三个响头。
     见到后辈,老吴眼中露出慈爱的神情。
     他这一脉算是绝后了,但看到自家二郎给吴家延续了香火,他也是欣慰的。
     从马背上解下两袋粮食及一些行囊,取出几包点心放在他们手上。
     来前,虽然不确定亲人是否安在,但他还是在就近的集肆上买了不少的东西。
     进到屋内,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用一贫如洗来形容这个家一点都不为过。
     从家人身上打满补丁的粗布衣物便可以看出,家里日子过得紧巴。
     “二郎啊,这么些年,让你一人撑起这个家,辛苦你了。”
     “大兄千万别这么说,苦的是你才对啊,背井离乡,还……”
     老翁分明看出了他家大郎的太监之身,说着眼泪又掉了下来。
     “二郎不必伤感,这是大兄的命。”
     “如今咱兄弟还有相见之日,便非常感谢上苍了。”
     “为兄如今在正阳宫当差,此次回来便是替陛下办事,特恩准俺回家探亲的。”
     听到大兄竟然是为皇帝当差,心中的愁云这才淡了几分。
     兄弟二人一聊便是数个时辰,有说不完的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等到老翁的儿子、儿媳还有大孙从地里回来,一家人总算是团聚了。
     侄子大名吴有田,小名大壮,三十多岁。
     妻李氏,隔壁庄的。
     侄长孙吴山,小名大牛,十五岁,壮得像牛犊似的。
     他们也是想不到父亲(祖父)成天念叨的大爷(大爷爷)竟然回来了。
     纷纷上前磕头行礼。
     吴勇笑呵呵地让他们起身,脸上笑容一直没有停过。
     老吴买回的粮食,是一袋小米,一袋白面。
     在孩子们认知中,都不晓得白面为何物?
     除了粮食,还有鲜肉和卤肉。
     当下的肉类除了山上的野味,主要还是鸡肉,羊肉,猪肉也有一些。
     猪一般都是农家自养一两头,喂猪草,成长周期动辄两年起步。
     想要粮食喂养那是不可能的,人都不够吃怎么可能用来喂猪。
     这也是猪肉难以普及的一大因素。
     还有便是在污秽、不洁的猪圈里长大,且吃杂食的猪,在贵族眼里属于贱肉,不屑一吃。
     而且,这个时期的猪没有阉割一说,很骚,口味很差。
     婆媳二人准备饭食,大人坐一起拉扯家常。
     二牛和妹妹小口小口地吃着大爷爷带回来的点心,生怕吃完就没有了。
     在北齐统治襄国时,也实施了均田制,但一家七口实际分到的田地二十亩不到。
     直到周武帝灭齐,重新分配后,一家人才勉强能吃饱。
     当晚,一家人欢欢喜喜地吃了顿团圆饭。
     第二天,孩子们把老吴嫁在本县的妹妹花花接了回来。
     兄妹两个又是一通抱头痛哭。
     时光流逝,年华远去。
     岁月的痕迹落在了他们的脸上,兄妹三人都已是两鬓斑白。
     好在老天不薄,在晚年让他们兄妹重逢,共享这份难得的血脉亲情。
     领着家人,带上香烛纸钱去爹娘的坟头祭拜,给他们好好磕上几个头。
     “吴瘸子家数十年没见的大郎回来了,听说在宫里当差……”
     “吴家这下要翻身了!”
     ……
     老吴回家的消息很快便传开了,邻里亲戚争相上门。
     到了第三天。
     连当地的父母官县令大人都亲自到访。
     就为能和在宫里当差的吴公公拉上一丝关系。
     人情世故,古往今来俱皆如此!
    喜欢。
  

第32章 少小离家老大还[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