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跟别人瞎胡咧咧,就这几个知情人可以畅所欲言一下子,结果人全跑逑了!
给王老师憋的哦,回招待所就给他媳妇写信,整整写了十多页。
前面全几波是各种感想,他媳妇接到信之后吓够呛。
毕竟虚头巴脑的话,人家也看不太懂,就觉得我家老王别是写剧本写魔怔了吧?
再整个精神错乱啥的,这特么日子可咋过嗷!
好在王先农的老婆也是当了二十多年文艺中年的家属了,多少有点历练在身上的,足够沉稳。
耐着性子一气给看到结束,才明白,敢情我家老王又写了个剧本,还赚了不少钱!
具体赚了多少,王先农也没敢在信里提,只说足够把老婆孩子全接到京城过好日子了。
“怕不是,得有个一两百块吧?太好了,老王这辈子,也算是熬出来了!”
王先农媳妇抹了把泪,把信件小心翼翼放好,转头出门去副食品商店整了几根红肠,又咬咬牙买了只烧鸡,晚上给家里仨孩子好好开开荤!
随着气温不断下降,身处京城,大家伙也都还上了厚衣裳。
从清泉县发过来的干山货,也终于到了。
张红旗直接把单位里,除了刘主任和洪主任以外的人全都带去了火车站。
刘浩也赶过来帮忙,一堆人好歹算是把东西给运回了乐春坊。
乐春坊那三个院子,按照张红旗的规划,先把巷子深处那两个自己住的给清理了出来。
甚至里面的房屋主体都整起来了,等材料呢,材料一齐,就能做最后的收尾工作了。
按照人家周队长的说法,年前估摸不赶趟,年后出了正月,二月过不完,指定让张红旗和赵铁柱住上新房。
建筑队眼下正在巷子口那个驻京办租下来的院子里施工,这俩院子正好用来堆山货。
别看这些山货数量不老少,那可都是有主儿的了。
这玩意抢手着呢,有知道消息晚的,找到刘主任他们几个,这一批都没份了,只能等下一批。
别看赵铁柱在这边待的时间不算多,可这家伙人头熟啊。
转头就去隔壁大杂院,找一块唠过闲嗑的大妈借了个秤过来。
“先给周队长他们要的山货整出来,谁要多少一会让他们过来领。”
近水楼台先得月嘛,赵铁柱那大嗓门一招呼,周队长就领着几个小伙子,过来把他们的山货整走了。
顺带的,连赵铁柱和秤,也一块整走了。
忙忙碌碌的,把各家定的山货都分完,驻京办那只能坐俩人的办公室里头,刘主任和洪主任带着张红旗几个盘账。
“唉呀妈呀,咱们驻京办这下子,可算是开张了!”
“可不咋滴,这回咱们就有经费了昂!”
“别整那些没用的,先把老乡们的钱汇回去!”
“那必须滴!”
“洪主任,咱单位有钱了,你咋还愁眉苦脸的?”
“……红旗啊,你来看看账,咱先不说钱,咱们单位,现在还欠外面各种山货,拢共两千三百斤!
汇钱的时候,赶紧催家里头继续收山货吧!”
喜欢。
第561章 老王这辈子,也算是熬出来了[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