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096章 知识嫁接[2/2页]

重回60年代不遗憾 三土剑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学生在悄悄的传看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复印本的原因。
     教授不仅仅在学术研究上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在思考和思想深度上也要有独特的见解,所谓学而时习,学而常思,理论联系实际,调研和理论结合更为重要。
     范教授师从赵乃抟(nai, tuan)教授,算是完全的本土派学者,不但擅长苏式的计划经济体制学说,也擅长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微观、宏观、国际金融等理论。
     在教授组织结构上,就像是知识荒野上完成的嫁接,二三十年代的老教授们大多有留洋经历,把现代理论带回来,本土化,而四五十年代的学生们完成本土化的认知和改造。
     当理论和认知因为十年之故有代际差异之时,又是这些老教授们加上本土派一起传帮带,缩小和国际的代差。
     甚至几年后更为开放的格局下,新的毕业生去留学也好,还是老教授们去访学也罢,都是为了让认知水平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因为落后就容易挨打,经济领域也是一样。
     而在另一边,小妍在和校领导简单寒暄之后,宗师兄也到位了。
     “我们基金会创立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华人世界的教育水平,包括捐助和提升硬件水平,也就是对教学楼、校舍等方面的资助,所以基金会的名字中有教育两个字,意味着专注于教育领域。
     我们的捐助的地域范围不局限于香岛,如果条件允许,也包括大陆以及南洋的部分花人集中的地区,比如狮城、苏岛和大马。
     但基金会自身也有对资金使用的严格要求。
     介于目前基金会的主体在香岛,而当前我们讨论的捐助项目在京城,面对相对复杂的社会格局,我们选择了邀请宗璞先生作为资金监管专员,希望各位领导能够理解。
     这并不代表着我们对校方的不信任,反而是为了基金会更好的发展下去,就像是商业合约,是约束也是信誉,如果单为某一方坏了规矩,那很难保证捐助的资金不被滥用。
     宗先生既是京大毕业的优秀学生,也和我们基金会的创始人有着不错的私交,所以由他来参与监督,相信对我们双方来说都能接受。
     如果各位有什么意见可以当场提出,我们对于资金使用涉密的部分不做要求,宗先生是D员,这部分会在他的职责内终止,而我们选择无条件信任。”
     参会的除了D委的几位,还有两位周校长(一正一副)和季老头(副校长),其中D委就有魏映酋,她是常委。
     除此之外,还有军管会的相关人员,不过他们只听不说。
     韩书记开口,
     “经过上面领导的同意,京大作为与贵基金合作的第一个教育机构,我们深感荣幸。
     我们当然是欢迎贵基金能够提供资金帮助京大加强校舍的建设,当然也尊重贵基金的运营方式。
     对于贵基金做出涉密不问且选择内地的人员进行资金监管,我们也感受到了贵基金操作的灵活性。
     我这边没有意见,各位有什么要询问的吗?”
     由于是老周牵头,他不适合说话,韩书记就代表了校方的态度。
     而魏映酋果然也插嘴了,资金的接洽绕不开后勤。
     “不知道你们这个基金能给京大多少资金,什么时候到位?”
    喜欢。
  

第1096章 知识嫁接[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