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64章 种子的谈判[1/2页]

重回60年代不遗憾 三土剑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放学后,李剑垚回到临河的院子。
     这边住了没几天就出发去部队,两个多月没来院子里已经落了一层的灰尘。
     李剑垚开始洗洗涮涮,把屋子院子打扫干净。
     当然可以每天住在空间里,但是出空间的时候是个鬼屋似的也怪吓人的。
     已经12月份,天气已经挺冷的了,不过还好的是院子里有口井,用辘轳打水的那种,所以用水上还是挺方便的。
     这边几乎很少用河水,那玩意在人们看来是不能用来生火做饭的,洗衣服还行,但凡家里有点条件都会选择打口井,地下水水位都不深,自己家里的井水用着放心。
     就算不打井的人家,也是去公共的井去取水作为饮用水,这规矩也不知道是啥时候形成的。
     用了整整一个多小时到时间把里外打扫干净,搞的李剑垚非常的疲惫。
     看来以后得让徐老三帮忙找个阿姨来帮着收拾卫生了,给人创造工作机会,自己还省事,多好。
     也不用担心资本主义享乐什么的,找好了阿姨,看人家生活困难,资助一下不过分吧?
     阿姨为了表示感激,非要帮忙打扫卫生,不过分吧?
     做饭就不用阿姨来搞了,虽然粗粮咸菜也能吃,但是那么多好东西不吃留着多浪费。
     要是阿姨发现每天都食材不是肉就是海鲜,还有新鲜菜那就算不举报啥的也得眼红。
     所以屋子里的粮食还是得放一点,土豆地瓜也放点,就当个道具。
     再说这边的邻居也没有什么好事儿的,用不着别人帮忙,也别来打听这那的,大家相安无事多好。
     柴禾是当初住进来就买好的一大垛,堆在院子的一角,上好的木绊子,是整个冬天取暖的主要燃料。
     即使不做饭,也要烧炕的,至少让烟囱冒烟,把炕烧热,屋子里才会暖和。
     北方用炕取暖的地方一两天不烧炕,整个屋子都会冷的跟冰窖一样。
     一个人的晚饭就简单多了,粮食不缺,肉不缺,蔬菜水果不缺,每天只考虑搞点啥吃的其实也挺困难的。
     往常在家吃饭,都是奶奶大娘她们做好了,李剑垚直接吃。
     自己在这边,光做饭的时间都需要一个多小时,虽然朴实无华,但枯燥啊。
     于是李剑垚想搞点简单的,房间里只烧水暖炕,吃的去空间里解决。
     这边李剑垚过着独居的日子,那边村子关于种子的分配和价格问题已经展开了好几轮讨论。
     除了县里着急,大队也挺着急的,毕竟这是种子粮,不能像往年一样直接分了、吃了,那是暴殄天物。
     县里也着急,这好东西得用什么条件拿下呢?
     村里种的350亩,平均亩产1200斤,比老的玉米种子整整多出一倍的产量。
     公社和县里种的那几亩地,平均亩产也是1200斤,这是妥妥的高产粮。
     谁都想要,谁都想用最低的成本拿下种子。
     350亩产量是42万斤,全部做种能种植7万亩。
     而全公社可以种植玉米的耕地是4万亩,

第164章 种子的谈判[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