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24章 评书[2/2页]

岁月的疤痕 老黄瓜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点子上了,正适合现在这个形势! 于是小文书阿义站在几百名民兵面前,讲了《岳鹏举评话》中第一篇的第一节,岳鹏举出世,这是一部类似于章回小说,阿义没有在那比比划划,只是老老实实跟大家讲了这部小说的开篇,刚一开始阿义心里就在盘算着,这本书也就几十回,十几天就讲完了,以后咋办呢?唯一的办法就是拖一拖进度,串插一些内容!
     于是阿义就像讲故事一样,慢慢的讲,讲着讲着就在里面加油添醋的,甚至把那《江湖儿女》中的那些宋江的故事也掺和了进来讲,不要说效果挺好,把两个故事掺和到一起达到天衣无缝的效果,本来这一章节十几分钟就讲完了,可楞是叫阿义这个小文书足足讲了两个小时。那些庄稼汉子他们哪里听到过这样的故事,那都听的津津有味,全场鸦雀无声,都竖着耳朵静静的听。阿姨讲完了第一章第一节,“要知下回分解,请各位明天再听。”双手一拍收场。大老粗们齐声叫好,掌声雷动,都没听够,在底下齐嚷嚷,“小先生能不能再说几回?“梁连长马上出来打圆场,“小先生不是说了嘛,要想知道下回的故事?请各位明天再来听嘛。”梁连长那是乐地合不拢嘴,这效果真是呱呱叫,还帮自己解了围,还是自己眼力好,捡了一个大宝贝,难怪那些大领导说关键的时候,一首歌,一出戏,那就能顶千军万马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当年他长征的时候,还是个小兵蛋子,在部队极其困难的时候营长在半道上捡了两个快要饿死的小战士,当时只有十四五岁,是文工团掉队的,自己就不理解了,那个营长就像捡到两个宝似的,时刻带在身边,在行军途中几乎是一手牵一个,干粮也给他俩多一口,晚上睡觉把自己大衣披在这俩孩子身上,事实证明!他那个营长眼光多深远狠辣,这两个小文艺兵,那也真叫厉害,打竹板子说相声唱歌样样都能拿地出手,当大伙又累又渴快走不动的时候,这俩孩子站在一个小坡上,打着竹板儿,给大家鼓劲儿,大伙又困又饿的时候,这俩孩子站起来给大家唱一首家乡民歌,当大家十分疲倦,十分困难的时候,这两个小战士站起来给大家讲相声逗大家乐。特别是翻雪山的时候,又累又饿又困又冷,大家都捂着胸口,倒着粗气,双脚就像灌了铅牢牢扎在雪地里,那是根本一步都走不动了,眼瞅着就要全部困死这雪山之上,那俩孩子站在齐腰深的雪坑里,冒着漫天的鹅毛大雪,迎着呼呼而啸的寒风,双手扬着快板,舞着快板上的两根红绸子带,扯着嗓子给大家打着快板儿鼓劲,喊着号子!
     “拉一把呀!是朋友喂!推一下呀!是战友啰!向前一步,就胜利呀,爬一下呀!活他个九十九哟!“过草地时,这两个小战士喊的嗓子哑的几乎说不出一句话来,但是还高高扬着双手舞着那两块竹板,发出清脆的竹板声。后来听营长说别的营那减员都是一半儿一半的,可他们营基本就没有多少减员,几乎差不多全都走到了陕北!这宣传的威力,鼓舞军心的场景,深深烙印在梁连长的脑海之中。可以说也就一个晚上,好几个村子都传遍开了,说是那个洋学生阿义在大场院开场讲评书呢。一大清早阿义刚一出门,乡亲们见到了阿义,就问阿义,“先生今晚还开不开讲?““先生,我们去听行不行?““阿义!我们妇救会能不能去听?”一帮子小孩儿也围了上来,“先生!我们少年团能不能去听?”阿义说“可以去听,但是不能去淘气,不能可地乱跑。”
    喜欢。
  

第224章 评书[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