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一十三章 崤函怀古[2/2页]

象棋少年! 雷出地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山所败。安禄山占据潼关,而后西进,唐玄宗仓皇西逃,长安失守,贼势因此做大,迁延日久,唐朝自此由盛转衰。
     大诗人杜甫曾夜宿于此,目睹官兵抓丁、民不聊生、士卒苦于战、百姓苦于征的凄惨景象,感慨万千,遂作‘三吏三别,乃是彼时山河破碎、人民涂炭的真实写照,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和困苦,表达了对倍受战祸摧残的老百姓的无限同情。
     其中《潼关吏》一诗单讲哥舒翰兵败潼关之事,以警后人。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只可惜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唐末黄巢起义军由洛阳进发,绕道‘禁沟,夺取潼关,攻占长安,唐朝受此重击,不久之后便灭亡。
     宋代“靖康之变”后,潼关为金所得。金朝后来为蒙古军队逼迫,迁都汴京,据黄河潼关自守,兵力完全集中潼关附近。蒙古军难以攻破潼关,不得不借道宋境,最终灭金。
     元末,朱元璋攻破潼关,从而安定陕甘。
     近代以来,崤函之间仍旧战火不断,无数中华儿女在此浴血奋战,抵御外侮,人民军队亦转战于潼关河洛之间,寻求全中国的解放。
     一个小小的地方,记录了一个民族的战争史。
     到如今,天下平定,河山安宁,百姓安居乐业,再不闻金鼓之声。天堑也变为通途,由东都洛阳至西京长安,只需一个小时路程。
     到今日,这个战火纷飞的古战场,终于得以安静下来,静卧在黄河之侧,任今人凭吊。
     元代张养浩有《山坡羊·潼关怀古》一曲: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喜欢。
  

第一百一十三章 崤函怀古[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