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给王爷磕头了!”
“托王爷的福,今年能过个安稳年了!”
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噼啪作响,硝烟弥漫,空气中充满了喜庆的年味。百姓的要求如此朴素:安稳的生活,蔽体的衣裳,果腹的粮食,子孙有书可读的希望。这一切,在靖王治下的大同、朔州,乃至整个北方防线,都已成为了触手可及的现实。这比任何口号都更能凝聚人心!
杨靖没有匆匆而过。他下马步行,频频向道路两侧的军民挥手致意。他深入军营,视察了大同、朔州的边防驻军,仔细查看了城防、武备和粮秣储备。最让将士们振奋的是,王爷留下来,与大家围坐在一起,提前吃了顿热热闹闹的团年饭!大碗的酒,大块的肉,没有繁文缛节,只有袍泽间的豪情与王爷平易近人的关怀。酒酣耳热之际,军营中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士气高涨到了顶点!
离开大同,杨靖继续东行,巡视了大名府、雄州,最后抵达渤海之滨的直沽寨(天津前身),检阅了水师和海防。每到一处,都是军民同庆,提前感受着靖王带来的“年”的气息。
腊月二十,杨靖抵达了长山岛。这里是登州工业体系的重要心脏,汇聚了无数能工巧匠。杨靖同样花了整整两天时间,与各工坊的匠人们分批聚餐、团年、把酒言欢,感谢他们一年来的辛勤付出和对登州实力的贡献。
当车驾终于在腊月二十八日傍晚驶回登州靖王府时,一种久违的、纯粹的暖意涌上杨靖心头。他大步流星走进内院,一眼就看到两个粉雕玉琢的小团子。他哈哈一笑,弯下腰,一手一个将儿子杨承钧和女儿杨承琳稳稳抱了起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父王!” 两个小家伙兴奋地挥舞着小手。
杨靖左右开弓,在儿女嫩滑的小脸蛋上各亲了一大口,浓密的胡茬惹得孩子们咯咯咯笑作一团,在他怀里扭得像两只快乐的小兽。
“哎呀!快放下!刚回来一身寒气,别冻着孩子!” 瑶格公主闻声出来,见状立刻板起脸嗔怪道,草原儿女的爽利中带着浓浓的关切,“你就惯着他们吧!回头惯得上房揭瓦,看谁给你收拾!”
杨靖嘿嘿笑着,依言小心地将孩子们放下,揉了揉他们的小脑袋,这才转向瑶格,眼中满是风尘仆仆后的温柔。他来不及多叙别情,立刻整了整衣冠,快步走向丈母娘完颜氏居住的院落请安。
暖阁内,炭火烧得正旺。杨靖恭敬地向丈母娘行礼问安,详细讲述了此次金国之行的见闻,重点说了太宗、皇后及宗室亲眷们对她的深切挂念。
“岳母大人,这是叔皇和皇后,还有小叔、弟妹们托我带给您的礼单和家书。” 杨靖呈上一份厚厚的礼单和一叠书信,语气温和,“大家都说,盼着您老人家身体康健,在登州安享晚年,若有暇时,也盼您能回上京看看。”
完颜氏接过礼单和家书,听着女婿转述的亲人话语,看着礼单上那些熟悉的、来自故乡的物品名称,眼圈瞬间就红了。她摩挲着信笺,泪水无声地滑落,喃喃道:“好……都好就好……我这把老骨头,在登州有你们照顾着,舒坦着呢……就是……就是有时……真想他们啊……”
杨靖默默地递上温热的帕子,暖阁内弥漫着浓浓的乡愁与亲情的暖意。奔波近月的辛劳,在这一刻,被家的温暖悄然抚平。
喜欢。
第140章 北巡[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