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37章 顺势而为[2/2页]

大宋枭雄 仙庙的马尔高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啪啦——砰!”价值连城的汝窑青瓷笔洗、哥窑开片香炉、定窑白釉茶盏……一件件御用珍品,在帝王的狂怒下粉身碎骨。据说,连一方御用的老坑端砚,都被赵佶亲手狠狠掼在地上,摔成了八瓣!龙德宫与皇宫大内,当天更换碎裂器物的声响不绝于耳,空气中弥漫着昂贵的粉尘与绝望的气息。他们用李纲的命和三百万贯内帑换来的,不过是暂时的、摇摇欲坠的安稳,付出的代价,却是整个王朝未来的根基和颜面!
     病榻之上,气息奄奄的李纲,在昏沉的意识边缘,隐约听到了窗外喧嚣渐息的消息。风暴……平息了?昌隆社……出手了?江山……暂时无虞了?
     他那干裂如旱地般的嘴唇,极其轻微地翕动了一下。一滴浑浊、冰冷的老泪,仿佛承载着毕生的重负,悄然从深陷的眼角滑落,无声地洇入早已被药味浸透的枕畔。
     他拼却性命、赌上毕生清誉换来的结果……终于到来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是该欣慰吗?亿万生民暂时免于了动荡之苦,社稷暂时得以喘息。
     还是该感到更深的悲凉?他效忠的朝廷,他为之呕心沥血的赵宋正统,其权威已被彻底践踏,未来……已然可见。
     罢了……罢了……大厦将倾,独木难支。
     李纲浑浊的目光,艰难地转向病榻前恭敬侍立、满面忧色的得意门生——王敏。他极其费力地抬了抬手,枯瘦的手指仿佛重逾千斤。
     王敏见状,急忙俯身凑到恩师唇边,声音带着哽咽:“恩师!学生在此!您有何吩咐?学生万死不辞!”
     李纲的呼吸微弱而急促,他用尽最后一丝清明,声音细若游丝,却字字清晰,如同最后的遗训:
     “大势……如此……不可逆也……”
     他停顿了一下,积蓄着力量,目光似乎穿透了屋顶,望向那不可知的未来:
     “顺势……而为吧……多……多考虑……亿万……生民……”
     王敏浑身剧震!他难以置信地看着恩师枯槁却异常平静的面容。“顺势而为”?这……这难道是要……?“老师!您……” 王敏的声音充满了震惊、不解,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惶恐和……顿悟?恩师这是在为他,为清流,指明一条生路?
     李纲没有再解释,也无须解释。他眼中最后一点光亮渐渐黯淡下去,只留下无尽的疲惫和解脱。他极其轻微地、却又无比坚定地挥了挥手,示意王敏离去。
     王敏张了张口,千言万语堵在喉咙,看着恩师那已然阖上双眼、仿佛卸下万钧重担的平静面容,最终,他含着热泪,对着病榻深深一揖,长揖及地。然后,带着恩师那重若泰山的最后嘱托——“顺势而为”,一步一步,沉重地退出了这间弥漫着药味、悲凉与历史抉择气息的卧房。
     风暴虽平,余波未息。
     李纲病榻前的“顺势而为”,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在王敏心中激起千层浪,也迅速在他所代表的清流年轻一代中悄然传递、发酵。
     很快,一种声音如同初春的微风,开始在看似平静的朝堂之上,在官员的私语之间,在清流议政的雅集之中,渐渐刮了起来,并且风声日盛:
     “值此朝局动荡、社稷飘摇之际,非有擎天巨擘不足以定鼎乾坤!”
     “靖亲王坐拥雄兵,富甲天下,更兼民心所向,威望卓着!岂可使其久处江湖之远?”
     “当此危局,朝廷应开诚布公,放下芥蒂,急召靖亲王入京!”
     “请靖王殿下入朝!共襄国是!主持大局!”
     “唯有靖王入朝,方能凝聚人心,重振朝纲,挽狂澜于既倒!”
     这呼声起初尚显谨慎、零星,如同试探的涟漪。但很快,便汇聚成一股越来越清晰、越来越难以忽视的潮流,拍打着垂拱殿那扇象征着至高皇权、此刻却显得无比脆弱的大门。汴梁城的天空下,一场新的风暴,似乎正在酝酿。
    喜欢。
  

第137章 顺势而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