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林乔点点头:34;想试试自己的极限在哪里。这些年虽然把红星厂做起来了,但总感觉...还能做更多。34;
34;我理解。34;方维舟停下脚步,34;其实,我也有个消息告诉你。34;
原来,他已被选派到中央党校中青班学习,结业后可能调往北京任职。
34;恭喜!34;林乔由衷地说,34;你这样的干部,早该到更大的舞台上去。34;
34;彼此彼此。34;方维舟轻笑,34;说起来,当年在广交会上第一次见你,就感觉你不是一般人。十年过去,证明我的眼光没错。34;
两人相视一笑,那些未曾言明的情愫,在这一刻化为无需言语的默契。
夕阳西下,两人的影子在地上拉得很长。十年光阴,从相遇到别离,从青涩到成熟,他们各自沿着命运的轨迹前行,有过交集,却终究要奔向不同的远方。
临别时,方维舟突然问:34;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吗?在广交会上,你正在为东欧订单发愁。34;
34;记得。34;林乔微笑,34;你假装是普通干事,帮我解了围。34;
34;那时候的你,眼里有光。34;方维舟轻声说,34;现在依然如此。无论去哪,别让这光熄灭。34;
回家路上,林乔绕道去了父母的新家——那是她用年终奖为家人购置的小院,离厂区不远。父亲退休后被厂里返聘为技术顾问,母亲则在厂幼儿园帮忙,弟弟林小树已是技术科骨干,正在夜大攻读机械工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34;姐!34;林小树兴奋地迎出来,34;我的夜大录取通知书到了!34;
这个曾经体弱多病的少年,如今已长成挺拔的青年。林乔欣慰地揉揉他的头发:34;真棒!等你毕业了,姐送你出国深造。34;
晚饭时,林乔宣布了自己的决定。出乎意料,家人都很支持。
34;去吧。34;父亲林建国抿了口酒,34;年轻人就该闯一闯。当年我要是有你这胆识...34;
34;现在也不晚。34;林乔握住父亲粗糙的手,34;爸,我想在深圳办公司,专门帮国内纺织厂对接国际市场。您要是有兴趣,可以去帮我管技术团队。34;
34;我?34;父亲瞪大眼睛,34;一个老工人...34;
34;最缺的就是您这样的实战专家!34;林乔认真地说,34;德国的工程师都说,您的39;柔性梳理39;工艺比他们的精密仪器还管用。34;
母亲张秀兰抹着眼角:34;乔乔有出息了...就是太远了...34;
34;妈,现在有飞机了,几个小时就能回来。34;林乔安慰道,34;再说了,等公司稳定了,接您和爸过去住段时间。34;
夜深人静,林乔整理着行装。十年积累的笔记本、资料、证书...每一件都承载着回忆。最底下,是那套伴随她多年的茶具,如今配上了方维舟送的茶盘。
窗外,月光如水。从十八岁的纺织女工到三十岁的企业家,从县城小厂到国际舞台,这一路走来,有系统的帮助,有贵人的提携,有家人的支持,但最终决定命运的,始终是自己的选择与坚持。
明天,她将踏上新的征程。红星厂已经交给精心培养的接班人,德国合作伙伴承诺继续支持,方维舟...也许某天会在北京再相逢。
而此刻,林乔只想好好享受这个在小院的最后一夜。父亲轻微的鼾声,母亲在厨房收拾碗筷的叮当声,弟弟在灯下苦读的背影...这些平凡而珍贵的画面,将永远铭刻在她的记忆里,成为前行路上最温暖的力量。
喜欢。
第389章 远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