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日子一天天过去,林家的积蓄渐渐增多。林乔用第一个月的俸禄买了一套像样的文房四宝,剩下的钱全部交给堂叔保管——那是将来买地的基金。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顺利时,危机悄然而至。
     那是一个阴沉的下午,林乔刚下课走出县学,就被隆昌号的伙计拦住了。
     34;林先生,掌柜的让我告诉您,从明天起,草鞋和鱼干的买卖要停了。34;伙计神色尴尬地说。
     林乔心头一震,34;为何?是我们的货有问题?34;
     伙计四下张望,压低声音,34;不是货的问题...是周员外放了话,说你们林家人来历不明,货物也不干净。几家大户都表示不再买您家的东西了...34;
     周员外?林乔在脑海中快速搜索这个信息。007立刻回应:34;周世仁,青山县最大地主,拥有城西千亩良田,与县丞关系密切。34;
     林乔谢过伙计,心事重重地往回走。他早该想到的——林家作为外来者,发展得如此顺利,必然会触动当地势力的利益。只是没想到打压来得这么快,这么直接。
     回到窑场,坏消息已经传开了。族人们聚在一起,神情惶恐。林萱眼睛红红的,显然哭过。
     34;哥,怎么办?34;她哽咽着说,34;周家不仅断了我们销路,还威胁渔村不准再卖鱼给我们...34;
     王大山一拳砸在墙上,34;这帮狗娘养的!明着欺负外乡人!34;
     34;乔哥儿,要不我们去找县丞评理?34;赵大锤提议。
     林乔摇摇头,34;周家与县丞交好,我们贸然去告状,只会自取其辱。34;
     34;那总不能坐以待毙吧?34;林小河急道,34;没了这两项收入,光靠你教书的俸禄,怎么养活这么多人?34;
     窑洞里一片沉默。所有人都看着林乔,眼中满是依赖和期待。这一刻,林乔深深感受到作为领袖的重担。他不能慌,更不能倒下——五十多口人的生计,全系于他的决断。
     34;大家别急。34;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34;天无绝人之路。周家能断我们现有的销路,断不了我们开发新产品的能力。34;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新产品?34;林萱疑惑地问。
     林乔走到一堆芦苇前,拿起几根芦花,34;你们看,这芦花柔软透气,若是做成枕芯,应该比荞麦皮的更舒适凉爽。34;
     34;芦花枕?34;王大山挠挠头,34;这能卖钱?34;
     34;试试就知道了。34;林乔胸有成竹地说,34;萱儿,你带妇女们连夜赶制几个样品。明天我去拜访张教谕,看他能否帮忙推广。34;
     第二天一早,林乔带着两个精美的芦花枕来到县学。张明远正在书房批改学生作业,见林乔进来,抬头问道:34;林先生有事?34;
     林乔恭敬地行礼,然后拿出芦花枕,34;教谕大人,这是学生族人用江边芦花制作的新品,柔软透气,夏日使用尤为凉爽。特来献给您试用。34;
     张明远接过枕头,摸了摸,果然手感异常柔软舒适。他略显惊讶,34;此物倒是新奇。你们林家手真巧。34;
     34;不敢当。34;林乔谦虚地说,34;只是为谋生计,不得已而为之。说来惭愧...34;他故意欲言又止。
     34;嗯?有何难处?34;张明远果然追问。
     林乔这才将周家打压之事委婉道来,但只说是34;生意上的竞争34;,并未直接指责周家。
     张明远听完,沉思片刻,34;周世仁此人...确实有些跋扈。34;他拍了拍芦花枕,34;这样吧,下月初五是我老妻寿辰,届时县里不少乡绅会来贺寿。我可安排你带些芦花枕来展示。34;
     林乔大喜,深深一揖,34;多谢教谕成全!34;
     离开县学后,林乔直奔窑场,召集所有妇女加紧制作芦花枕。他亲自设计了不同款式——有的绣着吉祥图案,有的加了安神的草药,有的甚至缝制了可拆卸的枕套。
     与此同时,他也没放弃草鞋生意。在007的提示下,他开发了几款34;高端34;草鞋——鞋底加厚,鞋面编织精细,还点缀着彩色芦苇编的小花。这些鞋子不再走低价路线,而是瞄准县城里的富裕阶层。
     34;这么贵的草鞋,会有人买吗?34;林萱看着哥哥给新鞋定价五十文一双,惊讶地问。
     林乔神秘一笑,34;等着看吧。34;
     五天后,张教谕夫人的寿宴上,林乔带着二十个精美芦花枕和十双34;豪华版34;草鞋亮相。这些新奇实用的物品立刻引起了来宾们的兴趣。当张明远当众试用并称赞后,乡绅们纷纷掏钱购买。更妙的是,县丞夫人看中了一双草鞋,当场买下。
     34;林先生,没想到你除了教书,还有这般巧思。34;县丞意味深长地说,34;周员外前日还说你家人不务正业呢。34;
     林乔不卑不亢地回答:34;回大人,我林家逃荒至此,只求一席安身之地。族人日夜劳作,不敢有丝毫懈怠。若有得罪周员外之处,还望海涵。34;
     这番话既表明了立场,又给了县丞台阶下。县丞点点头,没再多言。
     宴会结束后,林乔带回了一个半好消息:芦花枕和高端草鞋打开了新市场,周家的打压算是被破了一半;但县丞暗示,周家对城西那片荒地也有兴趣,林家想买地,恐怕没那么容易。
     34;哥,咱们斗得过周家吗?34;回窑场的路上,林萱忧心忡忡地问。
     林乔望着远处暮色中的城墙,轻声道:34;不斗,只争。争一个安身立命的机会。34;
     当晚,林乔在油灯下写写画画到深夜。他设计了一个三年计划:第一年立足,第二年买地,第三年建房。要实现这个目标,除了现有的编织和鱼干生意外,还需要更多收入来源。
     34;007,检索适合本时代背景的低成本高利润手工业。34;他在脑海中命令道。
     34;建议:造纸。本地芦苇资源丰富,可制作芦苇纸。历史数据显示,纸张在科举考试季节需求量大,利润率高。34;
     林乔眼睛一亮。是啊,怎么没想到造纸?青山县周边芦苇取之不尽,而县学、衙门和商户对纸张的需求量很大。若能造出质量尚可的廉价纸,不愁没有销路。
     第二天,林乔召集了几个手巧的族人,开始试验造纸。根据007提供的技术,他们将芦苇浸泡、捣碎、蒸煮,制成纸浆,然后抄纸晾干。最初的几次尝试都失败了——纸张要么太厚,要么一碰就碎。但经过十几次改进后,他们终于造出了第一张像样的芦苇纸。
     虽然质地粗糙,远比不上上等宣纸,但胜在价格低廉,适合日常书写。林乔带着样品去找张明远,老教谕试用后,当即订了五十刀,用于学生习字。
     34;此纸虽糙,但价廉物美,正适合蒙童练字。34;张明远捻须道,34;林先生,你总能给人惊喜。34;
     就这样,林家有了第三项产业——造纸。虽然每刀纸利润不高,但胜在量大稳定。林乔将这项新业务交给了堂弟林小河负责,自己则专注于教学和整体规划。
     一个月后,林家的经济状况明显好转。芦花枕在县城打开了市场,高端草鞋成为一些富户的新宠,鱼干生意也通过王大山在邻县找到了新买家。加上造纸的收入,他们终于开始有了一些积蓄。
     然而,林乔清楚,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买地。没有土地,林家就永远是无根的浮萍。而要想从周家这样的地头蛇口中夺食,光靠小打小闹的生意是不够的。
     一个雨后的傍晚,林乔独自登上窑场后面的小土坡,眺望城西那片荒地。夕阳下,那片长满野草的土地泛着金色的光芒。那里将是他为族人建立新家园的地方,也是林家真正扎根青山县的开始。
     34;007,34;他在心中问道,34;计算一下,以我们现在的收入速度,多久能攒够买下那片地的钱?34;
     34;根据目前收入和地价估算,至少需要八个月。34;系统冷静地回答,34;前提是周家不从中作梗。34;
     林乔抿了抿嘴。八个月...太久了。他需要更快积累资金的办法。
     就在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机会送上门来。第二天一早,县衙来了个差役,说县丞大人要见他。
     (求发电啦)
    喜欢。
  

第328章 谋生[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