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说。
     林乔笑着点头,34;这只是开始。明天我们带更多去卖,还可以编些席子、篮子,扩大品种。34;
     就这样,林家众人白天一部分人去江堤做工,一部分人编织;傍晚男人们带回粮食,女人们则展示当天的编织成果。林乔几乎每天都进城卖货,渐渐摸清了市场行情,也结识了几个固定客户。
     半个月后,当县丞来视察流民安置情况时,惊讶地发现这群34;乞丐34;不仅生活有序,还搭建了新的草棚,修葺了旧窑洞,孩子们脸上也有了血色。
     34;不错,不错。34;县丞捻着胡须点头,34;林乔啊,你们比本官预想的要勤勉得多。34;
     林乔恭敬地行礼,34;全赖大人收留之恩。草民斗胆,想请大人指点——我们想长期在青山县定居,不知该如何办理?34;
     县丞略显惊讶,34;你们不打算灾后返乡?34;
     林乔苦笑,34;家乡已成焦土,回去也是死路一条。若大人开恩,我们愿在此落地生根,做青山县的良民。34;
     县丞沉思片刻,34;此事需从长计议。不过...34;他看了看整洁的窑场和忙碌的众人,34;若你们能证明自己的价值,或许有机会。34;
     当天晚上,林乔召集族中长辈开了个会。
     34;县丞大人的意思很明白——我们要证明自己对青山县有价值,才能被接纳。34;他环视众人,34;眼下我们有两项优势:一是编织手艺,二是劳力。我建议双管齐下。34;
     34;乔哥儿,你就直说怎么办吧。34;赵大锤爽快地说。
     34;第一,扩大编织规模,做出特色。我观察过了,城里卖的草鞋都是单一款式,我们可以针对不同人群设计不同样式——农夫穿的耐磨,妇人穿的轻便,孩子穿的柔软...34;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34;第二,江堤工程结束后,肯定会其他活计。我们要争取承包一些小型工程,展示我们的能力。34;
     34;第三,34;林乔压低声音,34;我救了那个商人陈三,他认识城里39;隆昌号39;的掌柜。明天我约了他喝茶,看能不能搭上线。34;
     长辈们交换着惊讶的眼神。他们没想到这个平时话不多的年轻人,竟有如此长远的谋划。
     34;乔哥儿,34;堂叔林老四感慨地说,34;你比你爹有出息多了。咱们林家,就听你的!34;
     第二天中午,林乔在城东一家小茶馆见到了陈三。与一个月前奄奄一息的样子判若两人,现在的陈三穿着整洁的蓝色长衫,脸色红润,只是那头小毛驴依然瘦骨嶙峋。
     34;恩公!34;陈三热情地迎上来,34;这一个月忙着重新张罗生意,没能及时拜谢,实在惭愧!34;
     林乔笑着摆手,34;陈老板言重了。看你气色不错,生意可还顺利?34;
     陈三叹了口气,34;勉强糊口罢了。这年头,生意难做啊。34;他给林乔倒了杯茶,34;恩公找我有事?34;
     林乔点点头,从包袱里拿出几双精心制作的草鞋,34;这是我们族人编织的,想在城里找个固定销路。听说陈老板认识39;隆昌号39;的掌柜?34;
     陈三拿起草鞋仔细检查,眼睛渐渐亮了起来,34;好手艺!比城里卖的强多了!34;他拍了下桌子,34;巧了,39;隆昌号39;的李掌柜正想找些新货品。这样,明天我带你去见他!34;
     两天后,林乔与34;隆昌号34;达成了协议——林家每周提供一百双草鞋、二十张席子,隆昌号以略低于市价的价格统一收购。虽然单价低了,但省去了零售的时间和精力,总体收入反而增加了。
     消息传回窑场,族人们欢呼雀跃。这意味着他们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不再是朝不保夕的流民了。
     当晚,林乔坐在窑洞口,望着满天星斗,小树靠在他怀里已经睡着了。妹妹林萱轻手轻脚地走过来,递给他一碗热汤。
     34;哥,喝点汤吧。你这些天累坏了。34;
     林乔接过碗,热气模糊了他的视线。他突然想起小时候,妹妹也是这样,在他读书到深夜时悄悄送来点心。
     34;萱儿,还记得咱家后院那棵枣树吗?34;他突然问。
     林萱眼睛一亮,34;当然记得!每年秋天,枣子结得把树枝都压弯了。娘总说我们是39;偷枣的小老鼠39;。34;
     34;等咱们安定下来,我也要种一棵枣树。34;林乔轻声说,34;让小树也有个能记住的家乡。34;
     林萱的眼圈红了,她伸手摸了摸熟睡的小侄子的脸,34;会的,哥。一定会的。34;
     就在两人沉默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王大山气喘吁吁地跑来,34;乔哥儿!不好了!赵大锤跟当地人打起来了!34;
     林乔猛地站起身,把小树交给妹妹,34;怎么回事?34;
     34;赵大锤去江边割芦苇,被几个渔夫拦住了,说芦苇是他们的,不让割...说着说着就打起来了!34;
     林乔心头一紧——这种冲突若处理不好,可能让整个族群陷入危险。他立刻跟着王大山向江边跑去,心中飞速盘算着对策。
     当林乔赶到江边时,只见赵大锤和三个林家青年被十几个手持鱼叉的渔夫围在中间。赵大锤额头流血,但仍怒目圆睁,毫不退让。
     34;怎么回事?34;林乔快步插入双方之间。
     34;林乔!这些混账说芦苇是他们的,不准我们割!34;赵大锤愤怒地说。
     一个满脸皱纹的老渔夫站出来,34;年轻人,江边的芦苇是我们渔村世代用来编渔具的。你们一声不吭就大片割走,我们还怎么活?34;
     林乔顿时明白了问题所在——他们只顾自己的需要,却忽略了当地人的利益。这可不是长久之计。
     他上前一步,向老渔夫深深鞠了一躬,34;老丈,是我们考虑不周,冒犯了。不知可否请教,这芦苇何时割取最合适?哪些区域是贵村专用的?34;
     老渔夫见他态度诚恳,神色稍霁,34;芦苇要秋后割才最韧,现在割的太嫩,编的东西不耐用。至于地方...34;他指了指远处一片区域,34;那边是我们编渔网用的,你们要割,得往上游去。34;
     林乔再次行礼,34;多谢老丈指点。为表歉意,我们愿意送二十双草鞋给贵村,算是补偿。34;
     渔夫们面面相觑,没想到这个外乡人如此通情达理。老渔夫捋了捋胡子,34;罢了,看你是个明事理的。以后要割芦苇,提前说一声就行。34;
     危机就此化解。回窑场的路上,赵大锤仍愤愤不平,34;乔哥儿,干嘛对他们那么客气?江边的芦苇又不是他们种的!34;
     林乔摇摇头,34;大锤哥,咱们是外乡人,要想在这里扎根,就得学会与当地人共处。今天若真打起来,县丞会偏向谁?34;
     赵大锤沉默了。
     34;我已经想好了,34;林乔继续说,34;明天我去拜访那个渔村,看能不能用我们的草鞋换他们的鱼。大家天天吃粗粮,也该见见荤腥了。34;
     赵大锤眼睛一亮,34;这主意不错!34;
     当晚的族会上,林乔提出了更长远的计划:34;现在我们有编织收入和劳役收入,温饱暂时不愁。但要想真正在这里扎根,必须有自己的土地和房屋。34;
     34;可咱们哪有钱买地啊?34;王大山愁眉苦脸地说。
     34;慢慢攒。34;林乔坚定地说,34;我已经打听过了,县城西边有片荒地,离江不远,价格应该不贵。我们先买一小块,盖几间房子,慢慢扩展。34;
     34;乔哥儿,34;堂叔林老四忧心忡忡地问,34;县里能允许我们外乡人买地吗?34;
     林乔微微一笑,34;所以我们要证明自己的价值。我听说县里的义塾缺先生,我准备去试试。若能教书,地位就不同了。34;
     族人们惊讶地看着他。在这个读书人稀少的年代,能教书可是了不得的本事。
     34;哥,你什么时候会教书了?34;林萱瞪大眼睛问。
     林乔笑而不答。
     夜深了,族会散去。林乔独自站在窑洞口,望着远处县城的灯火。青山县,这个曾经陌生的地名,如今承载着整个林氏家族的未来。他知道,前方的路还很长,但至少,他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喜欢。
  

第327章 生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