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03章 规矩忒多[1/2页]

大明辽国公 空樱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次日,常宁要去学堂念书,常静也跟着上了马车。兄妹俩年纪不同,却都在同一学堂。
     待朱高炽醒来,在国公府里遍寻不着常宁与常静兄妹二人。
     朱高炽向徐妙锦问道:“姨母,常宁和常静他俩去了何处?”
     徐妙锦道:“学校休沐已过,今儿个他俩该去上学了。”
     朱高炽心下奇怪,心说作为国公子女,请家中先生授课便是,何苦去那学堂?
     朱高炽问道:“姨母,莫不是这盖州有什么名师办的学堂?表弟和表妹咋还去别处念书呢?”
     徐妙锦道:“并非什么名师所办学堂,而是官府兴办的。不管是百姓家孩子,还是官宦家子女,都在那儿读书。”
     朱高炽听了,满脸不解,忍不住说道:“姨母,勋贵之家,身份何等尊贵,怎能与寻常百姓家孩子同处一校读书?这岂不是自降身份,有失体统!”
     徐妙锦微微一笑,缓缓说道:“高炽啊,你有所不知。盖州这官府所办学校,意在让众学子不论出身,皆能习得知识,日后为家国效力。大家一处读书,相互切磋学问,取长补短,并无身份贵贱之分。”
     朱高炽还是有些不以为然,嘟囔道:“即便如此,勋贵子弟向来养尊处优,与百姓子弟同窗,恐诸多不便,也学不到什么。”
     徐妙锦正色道:“非也,如此安排,恰能让勋贵子弟知晓民间疾苦,不致养尊处优、脱离百姓。日后为官,方能心系万民,造福一方。这是大有裨益之事,你当慢慢领会。”
     朱高炽听了,虽未全解,但也若有所思,不再言语。
     随后,朱高炽寻到徐妙云,问道:“母妃,我听姨母讲,常宁和常静念书之地,竟有普通百姓家孩子同窗。这般,他们所学知识岂不和百姓子弟一样?”
     徐妙云看着朱高炽,缓缓说道:“高炽啊,知识并无贵贱之分,不论勋贵子弟还是百姓之子,所学皆为明理知义、经世致用。在那学堂里,虽课程相同,然领悟深浅、运用之妙,全在个人。与百姓子弟同窗,更能知晓民间诸事,学会体谅民生疾苦,这于你们日后立身行事,大有益处。莫要执着于身份,眼光需放长远,方能成大器。”
     徐妙云见朱高炽满脸不认同,遂问道:“高炽啊,你且说说,这辽东之地的发展,寻常百姓所起作用大也不大?”
     朱高炽道:“百姓自是有些作用,然官员主政一方,运筹帷幄,作为更大,作用更显。”
     徐妙云微微摇头,说道:“高炽,你这想法有偏。昔陈胜吴广,本是百姓,揭竿而起,天下响应,秦朝根基为之撼动。再看那修长城、建水利,若无百姓出力,焉能成事?官员固然重要,然政令需百姓践行,若无百姓劳作,辽东何来发展?土地谁来耕种,工坊谁来操持,戍边粮草又从何而来?官员与百姓,如舟与水,舟行于水,无水则舟困。故而,两者皆不可或缺,切不可轻看百姓。”
     朱高炽赶忙应道:“母妃教诲,孩儿受教了。”
     高炽遂向徐妙云恳请道:“母妃,孩儿想在盖州城里随意走走。”
     徐妙云点头应允,又吩咐道:“也罢,你带上两个护卫一道,也好有个照应。”
     朱高炽领着护卫出了国公府,于盖州城中闲逛开来。
     但见城中百姓,人人精神饱满,言行之间颇见素养。
     尤其撞见百姓与官差交流,那情形与北平大不相同。
     在别处,民众

第503章 规矩忒多[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