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55章 白莲教[2/2页]

大明辽国公 空樱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在郭子兴帐下,朱元璋凭借自身谋略与胆识,屡立战功,逐渐崭露头角。
     白莲教作为起义的一股重要力量,为推翻元朝统治出力甚多,朱元璋在这过程中,也借助白莲教的势力与信众,不断扩充自己的队伍。
     然而,待朱元璋势力渐大,有了逐鹿天下的雄心后,便对白莲教产生了别样心思。
     白莲教虽能聚众起义,但教义与行事风格多有蛊惑人心之嫌,且组织松散,难以完全掌控。
     朱元璋欲建立一个正统、稳固的王朝,便觉白莲教日后或成隐患。
     待朱元璋登基称帝,建立大明后,便开始对白莲教加以打压。
     他深知白莲教在民间根基深厚,若不加以遏制,恐会威胁大明统治。
     白莲教自然不甘就此被灭,对朱元璋此举心怀怨恨,遂在暗中积蓄力量,伺机而动。
     白莲教与朱元璋之间,从最初的相互借助,到后来的对立打压,恩怨愈发深重。
     白莲教时不时在各地发起一些小规模起事,虽难以撼动大明根基,却也让朱元璋头疼不已。
     朱元璋屡次下令围剿,然白莲教行事诡秘,分散于民间各处,难以斩草除根。
     如此一来,双方之间的矛盾越积越深,形成了一种微妙且紧张的对峙局面,贯穿于大明初期的历史脉络之中。
     彼时,小明王韩林儿乃白莲教所拥立之主,以“大宋”为国号,奉龙凤为正朔,在反元势力中颇具影响力,朱元璋起初亦奉其为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然随着朱元璋势力日益壮大,其野心渐萌,欲独揽大权,成就帝业。
     小明王韩林儿虽无实权,却仍是名义上的领袖,于朱元璋而言,实乃称帝之阻碍。
     于是,朱元璋暗中派人设计,在韩林儿乘船渡长江之时,船只莫名沉没,韩林儿溺亡。
     此举动对白莲教而言,不啻于晴天霹雳。
     小明王韩林儿为白莲教精神象征,朱元璋此举,犹如公然挑衅。
     白莲教众对白莲教忠心耿耿,视朱元璋此举为背信弃义、大逆不道之行径。
     自此,白莲教与朱元璋之间的恩怨冲突急剧加重。
     白莲教将朱元璋视为仇敌,愈发坚定反明之心,四处联络各方势力,意图寻机报复,推翻朱元璋之统治。
     而朱元璋亦知白莲教定不会善罢甘休,对其防范更甚,增派兵力四处清剿白莲教余党。
     双方剑拔弩张,仇恨在一次次的冲突与镇压中不断加深,这股暗流在大明初期的局势下涌动,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大因素。
     如今大明四海升平,然白莲教之余孽,仍似暗涌潜流,于各处时有冒头之举。
     彼等深知大明缉捕之严,行事极为诡秘,藏匿于市井乡野,扮作寻常百姓,暗中谋划。
     或于僻远村落,聚众宣扬邪说,蛊惑人心,吸纳信众;或在繁华城镇,悄然传递密信,图谋不轨。
     官府虽全力缉捕,然白莲教余孽狡黠异常,行踪飘忽不定。
     彼等联络隐秘,常以暗号、暗语互通消息,一旦察觉风吹草动,便即刻隐匿身形,消失得无影无踪。
     加之白莲教余孽善于伪装,与普通民众杂处,难以分辨。
     有时官府好不容易寻得线索,展开围捕,却往往只抓到些无关紧要之人,关键头目早已逃之夭夭。
     且白莲教在民间或有根基,不乏信众通风报信,使得官府缉捕行动屡屡受挫。
     是以,虽天下已然太平,然欲彻底根除白莲教余孽,实非易事,令朝廷大费周章,头疼不已。
    喜欢。
  

第455章 白莲教[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