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72章 黄河泛滥[1/2页]

大明辽国公 空樱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常孤雏得朝廷文书,遂呈基本之策。首波援助,有杂交水稻并配套种植之术,亦有水泥官道之助。
     欲致富,先修路,此理于彼时亦通。
     然当下,欲于云南全域铺设水泥官道,实难为之。不妨于宜农之地,优先铺就。使地利优者先富,再渐及他处。
     朱元璋得辽东常孤雏回复,遂复集群臣于朝堂商议。
     帝展书示于众,曰:“辽东常孤雏有复,首波援助,将以杂交水稻并配套种植之术,且助以水泥官道。卿等意下如何?”
     一臣出列,拱手道:“陛下,杂交水稻若能于云南广植,或可解滇民温饱之困,此诚善举。然水泥官道铺设,仅于宜农处为之,是否过于局限?云南广袤,他处亦需发展,若不兼顾,恐生不平之怨。”
     又有臣谏言:“陛下,杂交水稻虽佳,然滇地风土与他处不同,其种法能否适用于彼,尚未可知。且水泥官道之建,所需人力物力颇巨,辽东虽富,恐亦难独支。”
     杨宪上前奏曰:“陛下,常孤雏既献此策,想必有所考量。宜农之地先铺官道,可速见成效,引他处效仿。至于水稻种植,可先试种,观其成效,再行推广。至于资费,可集朝廷与辽东之力,共襄此举。”
     太子朱标亦言:“父皇,滇地民生困苦,此乃燃眉之急。常孤雏之策,旨在速解其困。虽有难处,然事在人为。儿臣以为,可行此策,逐步推进,以惠滇民。”
     朱元璋颔首沉思,曰:“诸卿所言,各有其理。帮扶云南,乃利国利民之举,不可因噎废食。便依杨爱卿与太子之言,先于宜农处铺道试种,朝廷与辽东协同,共助云南发展。诸卿需同心协力,勿生懈怠。”
     言罢,群臣领命,朝堂遂定帮扶大略。
     此番帮扶云南,朝廷出财半数,辽东供物资与技术。常孤雏与沐英负责对接诸事,太子朱标总揽全局、把控方向。
     辽东遣调研之人赴滇,与沐英接洽。
     万民商会司此次物资之运输与调控。
     是年夏,陕、晋境内黄河泛滥,致百姓数十万流离失所。
     两地布政使困于此事,焦头烂额,官仓之粮亦几近告罄。
     此官仓之粮,本为供陕、晋二地军队攻鞑靼所需,切不可轻动。
     陕、晋之地士绅豪族,见状遂萌异念,欲趁此机兼并田土。
     秦王与晋王,于民生治理之道,非为长项。然见赈灾所需粮数,亦不禁倒吸凉气。
     此数十万灾民,若不得妥善安置,一旦生乱,彼时陕晋边防亦受冲击。若鞑靼乘乱反攻,局势危矣。
     此时,两地士绅豪族,利欲熏心,竟趁机拉高粮价。
     市井之间,米粟之价一日数涨。
     寻常糙米,往日不过数文一斗,转瞬已飙升至数十文,精粮更是价高惊人,百姓苦不堪言。
     有灾民倾尽家财,仅购得些许粗粮,聊以续命。
     而诸多贫寒之家,已至绝粮之境,饿殍渐现于途。
     士绅豪族却囤粮居奇,闭门不出,待价而沽。
     其宅中仓廪充实,皆为高价搜

第372章 黄河泛滥[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