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56章 收钱[2/2页]

大明辽国公 空樱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司库到护卫、杂役,皆需按月支俸,仅人力一项便耗费不菲。
     饮食上,食材皆精选各地珍品。每日三餐,山珍海味不断,米面粮油均选上乘品类。为保证食材新鲜,多从产地快马运送,运输之资亦颇为可观。
     王府修缮亦是大项开支。府邸建筑宏大,雕梁画栋,需时常维护翻新。所用木材多为名贵楠木,砖石亦非寻常之物,装饰用料如金箔、美玉等,无一不彰显尊贵,修缮一次费用动辄上万两白银。
     且亲王府社交往来频繁,每逢节庆、生辰,宴请宾客之花费甚巨,礼品馈赠亦讲究奢华,以显亲王之尊荣与阔绰。种种开支累加,每月王府用度皆以万两白银计之。
     此三十万两白银,于初至封地之秦王而言,真可谓解燃眉之急。
     秦王妃亦心生欢喜,自此不必再那般紧巴着过日子。
     在京亲王,岁禄丰厚。依制,其岁禄初定万石,且多以本色支付,即米粮实物。除米粮外,尚配以钞币若干,以充诸般杂用。
     另有禄米折色之制,因时而变,或折为丝绢,或折为银钱,折算之法亦随朝廷财政、物价波动有所调整。
     亲王府邸一应开销,诸如宫室修缮、仆从薪俸、饮食用度等,皆赖岁禄支应。
     寻常开销,此岁禄尚可支撑。然于花钱大手大脚之秦王与晋王而言,这般岁禄,实难满足其用度。
     今已就藩,若无法妥善治理封地,其地税收,恐亦寥寥无几。
     秦王封地西安,虽为西北重镇,然每年税收状况,亦受多方因素左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丰年之际,西安城郭内外,农桑繁茂,商贾云集。
     田赋一项,依土地肥瘠等级征收,上等良田每亩课税若干,中等、下等田地亦各有定数,累加起来颇为可观。
     商业税方面,城中诸多市集、店铺,以及往来贸易之商队,皆需按例缴纳商税,从货物进出之关税,到店铺经营之市税,不一而足。
     此外,还有诸如盐税、茶税等专项税收。如此算来,丰年西安每年税收或可达百万两白银。
     然若逢灾年,旱灾、涝灾侵袭,农田歉收,百姓生计艰难,田赋征收便大打折扣。
     商业亦受冲击,商贾往来减少,商税随之锐减。
     盐茶等行业,亦因灾受损,税收自然难以维持丰年水准,灾年税收或降至半数,甚至更少,仅能维持地方基本运转。
     秦王封地西安之税收,分配去向,条理分明且各有所用。
     其一,相当一部分税收需解往京师,以供朝廷运转。此乃藩地对中央之贡赋,用于维持皇室开支、百官俸禄以及国家大型工程建设等,约占总税收三成。
     其二,留于地方者,首要用于维持地方官府运作。如各级衙署修缮、吏员薪俸发放,以保障政务正常推行,这部分约占两成。
     其三,关乎民生事务。西安之地水利设施维护、道路桥梁修缮等,皆需税收支撑,旨在便利百姓生活、促进商贸往来,此约占一成半。
     其四,军事防御层面。秦王肩负镇守西北之责,税收用以补充军备,如购置兵器甲胄、维持卫所士兵粮饷等,或占两成。
     最后剩余部分,方归秦王支配,用于亲王府日常用度、赏赐等,大致占一成半。如此分配,既保障中央权威与地方稳定,亦兼顾秦王及王府所需。
    喜欢。
  

第256章 收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