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谷阳静守:以逸待劳候风来[2/2页]

风水云雷电 草原蓝天野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的味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城暖炊烟:烽火里的柔情长
     南境大军撤退后的第三夜,谷阳城的灯火比往日亮了许多。石禾在城楼上查完防务,刚走下城楼,就见柳姑娘提着药篓等在石阶旁,月光洒在她发间,沾着淡淡的草药香。“我猜你这时候会下来,”她笑着递过一个瓦罐,“刚熬好的当归羊肉汤,暖身子,对你的旧伤好。”
     石禾接过瓦罐,温热的触感从掌心传到心里。“南境的伤兵都安置好了?”他问。柳姑娘点头,眼底带着温柔的倦意:“最后一个发烧的士兵刚退了热,还拉着我说,他家娘子也会炖羊肉汤,等回去了要天天喝。”她帮石禾理了理披风的系带,指尖轻轻触过他颈间的疤痕,“你看,再凶悍的士兵,心里念着的也是家里的热汤。”
     两人并肩往住处走,路过账房时,见窗纸还亮着灯。张小姐正趴在案前核对账目,指尖在算盘上飞快拨动,案边放着半块没吃完的麦饼。“还没睡?”石禾敲了敲窗棂。张小姐抬头,眼里带着红血丝,却笑得温和:“把缴获的粮草账理清楚,明日好分给各城。你看,这次缴获的杂粮够百姓吃两个月,乌兰送来的羊毛也该分给织户了。”
     她起身端来一碗凉茶,里面飘着几朵金银花:“天热,喝这个败火。我给你留了刚算好的城防物资清单,春桃说明日要加固东城门,钉子和木料都备齐了。”石禾看着她指尖的薄茧——那是常年拨算盘、写账目磨出来的,伸手轻轻覆在她手背上:“账明天再算,身子要紧。”张小姐脸颊微红,反手握住他的手:“你守着城,我守着账,咱们都踏实。”
     回到住处时,春桃正蹲在院角修补石禾的铠甲,昏黄的油灯下,她指尖的针线穿过甲片的缝隙,动作轻柔又熟练。“白日被攻城锤震掉了两颗铆钉,”她举起铠甲给石禾看,“我用草原送来的铜丝加固了,比原来还结实。”石禾想起春桃本是织女出身,却为了守城学了工事、练了修补铠甲的手艺,心里一阵温热。
     “城东门的了望塔我改了图纸,”春桃一边穿针一边说,“加了个小窗台,既能防箭,又能晒到太阳,哨兵执勤时就不会冻着了。”她忽然抬头,眼里闪着光,“等战事彻底平了,我给你缝件新袍子,用乌兰送的羊毛混着中原的丝线,又暖又软。”石禾笑着点头,看着她低头缝线的样子,铠甲的冷硬在她指尖仿佛也染上了温柔。
     刚坐下喝了口茶,院外传来轻快的马蹄声。乌兰披着银袍走进来,手里提着个皮囊,刚进门就嚷嚷:“快尝尝草原的新奶酒!萨满说用新酿的奶酒敬英雄,日子会更甜!”她把皮囊递给石禾,又从怀里掏出个小小的羊毛荷包,上面绣着一朵格桑花,“给你的,装伤药正好,比你的布袋子好看。”
     石禾接过荷包,指尖触到里面柔软的绒毛,心里暖得发胀。“阿木说你教他吹《归牧谣》了?”乌兰挨着他坐下,语气带着好奇,“他还说,要跟孙念一起学中原的字,以后当草原和中原的信使。”石禾想起那两个孩子在城门边一唱一和的样子,忍不住笑:“还是你有办法,让两个曾是敌人的孩子成了朋友。”
     “因为孩子眼里没有敌人,只有玩伴。”乌兰靠在他肩头,银袍上的宝石在灯光下闪着细碎的光,“就像我们,你守你的城,我守我的草原,可心里装着彼此,装着这些百姓,烽火就烧不进我们的日子里。”她忽然凑近,声音压低带着草原姑娘的热辣:“等天下太平了,我带你去斡难河看祭典,让萨满给我们祈福,好不好?”
     石禾刚点头,就见张小姐端着点心走进来,柳姑娘和春桃也跟在后面,手里分别拿着账本、草药和刚缝好的护腕。“正好,大家都在,”张小姐把点心放在桌上,“我算好了,下个月开集市,让草原的商队多带些皮毛和奶干来,咱们用粮食和布匹换,这样两边的日子都能宽裕些。”
     柳姑娘接着说:“我跟乌兰学了几个草原的土方子,准备编本医书,中原的草药配草原的推拿,治伤兵更管用。”春桃也笑着举起护腕:“我在护腕里加了薄铁片,既能护着关节,又不影响挥刀,给你和谢将军都做了一副。”
     石禾看着眼前的景象:张小姐的账本上写满了粮草盈余,柳姑娘的药篓里躺着新鲜的草药,春桃的指尖还沾着丝线,乌兰的银袍在灯光下泛着暖光。战火的痕迹还在城墙上未散,可这屋里的柔情与暖意,早已将硝烟的冷硬融化。
     他举起乌兰递来的奶酒,对着四位妻子轻声道:“有你们在,这城才是家,这仗才打得值。”张小姐笑着给他斟酒,柳姑娘往他碗里夹了块羊肉,春桃把护腕套在他手腕上,乌兰靠在他身边,歌声轻轻响起——是那首草原的情歌,在灯火里流转,温柔得像从未有过战火。
     窗外的月光静静洒在谷阳城的屋顶上,城墙的箭痕在月色里若隐若现,可城里的炊烟已经升起,带着粮食的香、草药的香、羊毛的香,还有妻子们的温柔,在烽火过后的夜里,酿成了最踏实的暖。石禾知道,只要这柔情还在,这烟火不灭,再烈的战火,也烧不散人心底的安稳与牵挂。
    喜欢。
  

谷阳静守:以逸待劳候风来[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