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短短一句,背后是地方官员与中央大军的紧密配合。
据考证,当时的牂牁郡虽未直接参与叛乱,但邻近的朱提、越巂等郡已为叛军控制,牂牁成为诸葛亮大军从东路进军的重要据点。徐宗在此期间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提供情报支持,利用地方官对夷族部落的了解,向诸葛亮传递叛军动向、地形险易等关键信息,为大军制定“攻心为上”的策略提供了依据;二是组织地方武装,发动郡内汉族豪强与顺从的夷族部落,组建辅助军队,配合正规军防守要道、转运粮草;三是安抚后方,在大军出征期间,稳定牂牁郡内秩序,防止叛乱势力渗透,确保粮道畅通。正是这种“守土有责”的配合,使得诸葛亮在南征中能够集中兵力对付主力叛军,最终“七擒孟获”,平定南中。
平叛之后,徐宗的去向在史书中再无记载,推测其可能继续留任牂牁太守,或因年事已高而卸任。但他参与平定夷乱的经历,已成为蜀汉边疆治理的重要一环。诸葛亮在南中设立庲降都督统管诸郡,推行“不留兵,不运粮”的政策,而这一政策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像徐宗这样熟悉地方情况的前朝官员奠定的基础。徐宗的治理与配合,不仅为南征胜利提供了保障,更在客观上促进了牂牁郡与中央政权的联系,为后续南中地区纳入蜀汉有效管辖铺平了道路。
纵观徐宗的生平,他虽非叱咤风云的名将或权臣,却是三国时期边疆官员的典型代表。在政权更迭、民族纷争的乱世中,他以地方官的身份,在“守土”与“融合”之间寻找平衡,既履行了对朝廷的忠诚,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边疆的稳定。《华阳国志》对其“助平夷乱”的记载,虽简略却分量十足——它不仅是对一位官员功绩的肯定,更折射出蜀汉政权在经略边疆时,中央与地方、汉族与夷族之间复杂而微妙的互动关系。在三国的历史长河中,徐宗或许只是一颗不起眼的沙砾,但正是无数这样的“沙砾”,共同构筑了乱世中边疆治理的基石。
喜欢。
第343章 蜀汉牂牁太守徐宗[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