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78章 阿富汗,赫拉特:琉璃诗页,沉静之城[1/2页]

地球交响曲 是名为心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我总觉得,世界上有些城市,是被命运轻轻放置在人类文明的转弯处的。它们或许不声不响,却总在历史最重要的章节里,留下不容忽视的笔触。
     赫拉特,就是这样的城市。
     当我从塔林科特翻越连绵山脉,穿过秋风中金黄的平原抵达这里时,一种未名的敬意在心头悄然升起。城门不言,群鸽低飞,但这座城市仿佛在默默等待某种静谧的抵达——也许就是我这趟写给地球的旅程。
     我在《》上郑重写下:
     “第478章·赫拉特。风曾吹过高原,也吹进王庭,它带来战火,也留下诗。”
     我到赫拉特的第一站,便是久负盛名的赫拉特大清真寺。阳光洒落在其覆盖着蓝釉瓷砖的穹顶上,仿佛一道道光的瀑布,在我眼前倾泻。那种蓝,像极了古波斯瓷器中的湖水,也像是梦境之门。
     我缓步走过拱廊,每一面墙壁上,都嵌满繁复的花纹与文字。身旁一位年长导览轻声说道:
     “你现在站在的是八百年的经文下。”
     我抬头望去,那些书写在砖缝间的文字并不需要我读懂,它们是赫拉特的回忆,亦是信仰的延续。
     走出寺外,我见一群青年正在抄写古文抄本。他们用的,是鹅毛笔和蓝墨汁,一笔一划写得认真。我蹲下身问其中一人:“你写的是谁的诗?”
     他笑答:“哈菲兹。他说:‘心若化作夜色,月光也会在心头盛开。”
     我把这句话也写进了我的笔记本里,因为我知道,那不只是诗人的情绪,而是赫拉特城市灵魂的缩影。
     我拜访了赫拉特古老的图书馆——一处年代久远的砖石建筑,内有超过万册手抄本藏书,多为波斯语、阿拉伯语和土耳其语写成。
     图书管理员是一位瘦小却精神矍铄的老人。他带我走进深处,一间只开放给学者的储藏室。他告诉我:“这里很多书,从帖木儿王朝开始就没有离开过赫拉特。”
     我翻开一本书的扉页,见到泛黄的纸张上墨迹仍清晰。他指着书角一处虫蛀的小洞说:“这是战争留下的痕迹。可只要字没碎,故事就还在。”
     他又带我走进一扇小门后的密室,里面摆着几卷无法修复的残卷。他说这是“死书”,但偶尔也会有年轻抄写者将其复写。
     那一瞬,我忽然觉得眼前这些书页比石碑更坚强。它们在历史的火焰中没有化为灰烬,而是选择了躲进墨水与纸页之间,静静活着。
     我在《》中记下:
     “赫拉特的图书馆,是城市的第二个心脏。一个跳动在尘埃与思维之间的器官,吐露着千年未尽的言语。”
     当夜色悄然降临,老城区一处不起眼的小巷却传来诵唱声。我循声而去,发现那里是一座苏菲教团的聚所。院中灯火昏黄,数位信徒正在旋转。
     他们身着白袍,旋舞之间衣袂如流云。不是表演,更像一种与神接近的呼吸,一种将身体交予节奏与信仰的托付。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坐在一侧弹奏鲁特琴,旋律温柔婉转,像是将城墙上的风、诗人梦中的歌都揉进琴声里。
    

第478章 阿富汗,赫拉特:琉璃诗页,沉静之城[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