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声音清透得像是童年的回忆。
我坐在石阶上,闭上眼睛。耳中传来低缓的诵经声——那声音像一条看不见的河,从耳边流过,又悄然注入心湖。
一位年轻僧人坐在我身边,给我一本发黄的经书。他说:“风会替你诵读,只要你愿意听。”
我翻开书页,纸张发出细微的声响。我仿佛能感受到过去无数修行者的手温、气息、祈愿,皆封存在这一页一页之间。
那一夜,我没有离开。我就躺在庙后的石板上,听风、听铃、听山脚下犬吠远远传来,忽近忽远,如梦中呓语。午夜,我梦见自己站在雪山之巅,一只鹰从我肩头飞起,它的翅膀扑扇间,卷起经幡与祷词。
我醒来,泪流满面。
我在书店偶遇的旅人,名叫纳姆杰。他是个登山向导,皮肤晒得黝黑,笑起来却像个少年。
晚上,他带我去郊外观星。黑夜是纯净的,星星多得惊人,银河横亘天际,像一条光的江河。
“你听,”他说,“这是列城的夜在说话。”
我们一边喝着烈酒,一边谈起各自的过往。他说自己曾在锡卡都雪崖边迷路三天,靠一只野狐的指引才活下来。
“地球不是地图,是灵魂。”他说。
我点头。他抬头望天,说:“你该去锡卡都,那里的雪会替你回答很多事。”
我问他:“你在那里听见了什么?”
他沉默了一会,道:“我听见自己真正的名字。”
那一晚,我把背包重新整理了一遍。我知道,我无法拒绝这样一个方向的召唤。
那夜归途,风更冷了。我走在回城的路上,仰头再看一眼星空,仿佛那银河的尽头,就藏着我下一章的旅程。
列城最后一日,我去了一处几乎被遗忘的墓园。
那里没有路牌,也没有游客,只有一些古老石碑,在风雪间静静矗立。雪轻轻飘下,落在碑前那一句模糊不清的藏语:“雪会融,但风会记住。”
我站在风中良久,闭上眼,一滴热泪划过脸颊。不是哀伤,而是一种无法名状的感动——仿佛这一刻,我终于和这座城的灵魂重叠。
我跪在那块石碑前,不为祈求,而是为了铭记。周围没有人,连鸟也不飞过,但我清晰地听见,有一种属于高原的声音,在我耳边悄悄低语。
风雪之中,我忽然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归属”。列城没有邀请我,却悄然接纳了我。我不是旅人,是某种久别重逢的存在。
我在《》的这一章最后写下:
“列城,你不是旅程的驿站,你是记忆的回响。你在风中发声,在寂静中回答,在雪落时让我懂得——真正的震撼,不是山巅,而是灵魂之谷。”
下一站,锡卡都。
我整顿行囊,心中却早已抵达那片尚未踏足的雪域。
锡卡都,你是我此行唯一没见过却早已熟悉的远方。
喜欢。
第456章 列城:高原之上,风铃协奏[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