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吉普车震颤而行,两侧林木如墙,阳光斑驳洒落。空气中混杂着露水、野草与动物皮毛的气味。
突然,导游示意我们安静,只见前方一头亚洲象缓缓走过林间,步履沉稳,耳扇轻摆。一只豹在远处树下匍匐凝视,眼中闪烁着古老的野性智慧。
我的心,竟不自主地紧张跳动。
这种来自食物链底层的敬畏感,与我在文明世界习惯的“安全”判若两界。可恰恰就是这种原始,唤醒了我体内的某种“动物性”记忆。
导游指着东方渐起的红日轻声说:“这座岛屿从未被征服过,不是因为它强大,而是因为它懂得与大地共处。”
我点头。那一刻,我看见的不只是动物,而是人类遗忘的本源自我。
回程路上,我看到几只水鹿在林边饮水,微风拂过,林叶沙沙作响。我想起小时候家乡山林里曾听见过相似的声响,心中忽然一阵温暖,那是一种被自然包围的归属感。
旅途的尾声,我来到了斯里兰卡的最南端——加勒古堡。
黄昏时分,站在古堡的高墙上,我迎着海风眺望远方,印度洋的潮声仿佛从数世纪前的航船甲板上飘来。
城下街道温婉宁静,小店林立,咖啡香与炒香料混合在空气中,像一首岛民日常的歌谣。一位老画家坐在街角,正描摹着落日中的灯塔。
我与他交谈良久,他说:“这座城,不需要你匆匆经过,它喜欢你慢慢留下。”
我听完,笑了。
于是那一晚,我留在城中一间民宿中,点了一杯锡兰奶茶,在露台上静静写作,看着潮水涨落、灯火初上。我心中忽然明白,真正的浪漫,不是惊涛骇浪,而是能在旧石板巷里感知温柔的风。
我在笔记本写下:“你是佛音中的微笑,是茶香里的沉默,是所有南方的梦之延伸。”
离开前一晚,我再次回到科伦坡。
我站在海边,海风咸涩地拍在脸上,城市的灯火在身后缓缓亮起。我忽然意识到,斯里兰卡并不喧嚣,却在每一个细节中逼你反思:你的归属,你的信仰,你的愿望。
我走进一座寺庙,恰逢夜祭时刻,诵经声如潮,一位小沙弥默默为我点了一盏灯,递到我面前。我双手接过,低头一拜。
那一刻,我内心涌动的,不是宗教的信仰,而是一种彻底被接纳、被看见的平静。
清晨,机场候机大厅中,我望着航班显示屏上跳动的目的地名称。
我知道,我即将离开这座岛屿。
我最后一次翻开笔记本,写下今日注脚:
“斯里兰卡,是一首用风与水写成的长诗。它不争夺,也不炫耀,却能用最柔软的方式,直抵人心。”
我深吸一口气,合上本子,对自己说:
“下一站,南印度门户,我来了。”
喜欢。
第436章 斯里兰卡:茶园佛音,数字岛屿[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