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57章 库车:龟兹遗韵,佛光遗响[2/2页]

地球交响曲 是名为心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我驻足于一家老茶馆,围坐的老者谈论着天气、麦收、孩子的学业。有人问我来自哪里,我答:“衡阳。”立刻有人笑着说:“我们这也有湖南媳妇。”一杯清茶送上,我被这陌生又亲切的边疆人情打动。
     我写下:
     “在库车,家不是某一族的代名词,
     而是人情炊烟里的共生之光。”
     库车同样坐落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大漠的呼吸在这里清晰可闻。风沙不断袭来,但绿洲从未退却。这里有着中国西部最大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之一——库车能源基地。
     我在当地石化公司员工达吾提的带领下,穿越风沙之地,进入一处现代化的气田。高耸的钻井、管道纵横的站区、调度中心的电子屏幕,展示着一场与大地深处能量的对话。达吾提说:“我们不是和沙漠作对,而是和它共处。”
     在气田旁,沙障与草方格整齐排列,一排排梭梭树苗坚强扎根。他们把沙丘变成了基地,也把希望埋在了黄沙之下。
     我写下:
     “这里,是沙漠驯服者的足迹,
     在风中,不是呼号,
     而是沉默而坚定的奋斗之歌。”
     文化的根不只在土中,也在歌中。库车自古便是“音乐之邦”,龟兹乐舞曾被唐朝引入长安宫廷,影响深远。今日,这里的民族音乐依然生生不息。
     我在库车市文化馆,见到年轻的音乐教师艾尼瓦尔。他正在教授孩子们龟兹古乐改编曲,用热瓦甫演奏《龟兹暮曲》,音色如泣如诉,又忽然明亮。他说:“这是一种从石窟里走出的音乐,我们要把它唱到未来。”
     同时,新兴的文创工作坊、青年画家与编织匠人也在古城中崛起。一位汉族女孩以龟兹壁画为灵感创作插画,一位维吾尔女编织师将佛像元素融入地毯花纹。他们让古老的符号在当代表达中重生。
     我写下:
     “龟兹的魂,不是静止的遗产,
     而是生长的枝丫,
     在青年手中,重新开花。”
     夜幕降临,库车的街道点亮起星星点点的灯光。老城区的屋顶上,老人倚窗望月,新城的广场上,孩子们追逐放风筝。塔河之畔,微风徐来,浮光跃金。山影与沙丘交错,星辰仿佛触手可及。
     我坐在一家清真茶馆门前的石阶上,耳边是热瓦甫的音律,手中是刚烤好的馕与一杯热奶茶。身旁一只橘猫蜷成团,远处偶尔传来笑声与狗吠。库车的夜,不喧嚣,却无比深远。
     我在《》的地图上郑重写下:
     “第357章,库车,记。
     佛光照影,丝路入梦,
     这里,是西域沉静的脉搏。”
     下一站,沙雅县。
     我将继续沿塔河西行,踏入沙漠绿洲边缘的另一片土地,去感受更多沉默而壮丽的生命涌动,继续为这片大地写下心跳的交响。
    喜欢。
  

第357章 库车:龟兹遗韵,佛光遗响[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