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42章 和布克赛尔县:草原驿站,盐泽之梦[1/2页]

地球交响曲 是名为心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离开吉木乃县那一刻,我回头望了一眼金山雪脊,阳光将天边最后一抹寒意照得剔透。我知道,从这里起,我的旅程将越过北疆的牧场,进入更广阔的戈壁与能源之地。下一站,是那个名字在我脑海中久已回响的地方——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
     这名字,本身就像一首带着风声的长调。它在蒙古语中意为“戈壁边缘的守望者”,是新疆伊犁州最西北的边陲县之一,也是草原与盐泽、游牧与商路交错的古老驿站。
     在《》的地图上,我郑重落笔:
     “第342章,和布克赛尔县。
     草原如潮,盐海如镜,
     这是边境的低语,也是大地的记忆。”
     进入和布克赛尔县的第一印象,是风。
     风从准噶尔盆地深处吹来,带着盐碱地的干燥与草原的气息,一路横扫开广袤天地。远处是黄绿相间的草原,近处是零星散布的蒙古包与牧群。骆驼在沙丘之间踱步,鹰在高空盘旋,一切都显得辽远而寂静。
     我借宿在县东南的乌兰牧场,一个哈萨克与蒙古族交织共居的古老定居点。这里没有城市的灯红酒绿,只有风、马、炊烟和草的呼吸。牧民巴图迎我进门,他的蒙古包外圈着数十匹马,锅里正炖着羊肉汤,屋内悬挂着弯刀、马鞍与多代祖先的画像。
     “我们是草原的儿子,走到哪,风就是家。”巴图的父亲这样说。
     晚上,我在篝火边听他用马头琴拉起一首《远方的鹰》,声音低沉绵长,像草原千年的叹息。我忽然意识到,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脚印,都浸透了游牧民族对生存与迁徙的深情。
     我写下:
     “草原不是风景,
     是一个民族的生命循环,
     在马背与歌声中悄然延续。”
     第二天,巴图带我去了和布克赛尔最独特的自然奇观——盐湖。
     那是县境中部的一片盐泽盆地,地势低洼,四周被砾石与盐壳覆盖。初见时,我几乎以为到了月球表面。地面洁白如雪,晶体像针刺般布满湖心,一脚踩下去,鞋底立刻被雪白的盐层染上光泽。湖水呈现淡粉或淡蓝色调,风平时如一面镜子,倒映天空、云朵与飞鸟。
     “这里每年只出产一次盐,是牧民与盐商共同的节日。”巴图解释。
     我望向湖中央,一群工人正小心翼翼地用木铲收集结晶盐,每一铲都如雕琢雪玉,堆在小车上,整齐成堆。湖畔有一处小庙,供奉的是“盐神”和“风神”,据说是草原上的古老信仰遗存。
     那一刻,我感到世界仿佛被净化——天地之间,只有盐的洁白、风的寂静与光的流转。
     我写下:
     “盐湖,是大地的眼泪结晶。
     它没有花草树木,却盛满天空的倒影,
     像一面照见灵魂的镜子。”
     和布克赛尔在历史上并非寂寞之地。它曾是西域北道的重镇,是商旅往返的必经,是准噶尔部族与清军对峙的战略通道,也是盐商、皮货商、香料贩走过的古道节点。
     县志馆中,一幅清代驿图吸引了我的目光——一条红线,从伊宁延伸至布尔津,再从和布克赛尔穿过边界,连接俄罗斯的巴尔瑙尔与中亚的喀什噶尔。那是一条商贸路,也是一

第342章 和布克赛尔县:草原驿站,盐泽之梦[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