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16章 新乡:太行脚下的工业弦音,平原深处的民生合唱[2/2页]

地球交响曲 是名为心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山蜿蜒的公路。
     我写下:
     “新乡的山,不是摆拍的明信片,
     是养家的田地,是世代的靠山;
     她不说话,却什么都明白。”
     四、红旗渠精神纪念馆:从水到心的延续
     我在林州(当年属新乡)参观了红旗渠纪念馆。
     这条“人工天河”将太行山的冷峻,化为人力工程的传奇。一位中年导览员指着壁画说:“咱们祖辈用镐头一寸寸挖出这条渠,不只是为了喝水,是为了活得像样。”
     我看着那些布满老茧的手、被岩石割开的皮肤、吊在峭壁上的铁索,忽然明白:“水”只是表象,“人”才是根。
     我写下:
     “新乡的渠,不止引水,
     更引出了百姓的脊梁与心火;
     她不只灌田,还灌出骨气。”
     五、老城区火车站与人民公园:时间打磨的生活节拍
     最后一晚,我走入新乡老城区。
     火车站边,是老小区与粮油铺的交界地。人民公园正值傍晚,老人们在打太极,小孩在放风筝,一位吹萨克斯的男人正坐在角落,一曲《友谊地久天长》穿过树影飘入湖心。
     我走过去,他停了下来:“你不是本地人吧?”
     我说我在写一部书,走遍中国。
     他笑着点头:“那你要记住,新乡虽然不吵,但她有自己的音。”
     我写下:
     “新乡的声,不是响亮的喇叭,
     而是每一个静夜中依旧传来的生活旋律。
     她低,但不虚。”
     钢与山之间·地图落笔·下一站焦作
     五天新乡之行,我走过工业厂房、新区绿地、山中村落、渠岸遗迹、老城街巷。
     这座城市,不以名声喧哗,却以韧性生存;
     不追逐光环,却擅长积蓄;
     不讲繁华,却深藏节奏。
     我摊开《》地图,在太行山脚、黄河之畔、纺织铁轨与山野交错之地郑重落笔:
     “第216章,新乡已记。
     她是一台缓缓奏响的机器,
     也是一支贴近土地的合唱。”
     下一站,是焦作。
     我要西行进入煤与山并存的重工业重地,去看看这座太行山另一端的城市,如何以自己的方式,在黑色与绿色之间寻找转身。
     我合上笔记本,轻声说:
     “歌未止,山将启——焦作,我来了。”
    喜欢。
  

第216章 新乡:太行脚下的工业弦音,平原深处的民生合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