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41章 宜宾:水起千里江,酒酿百年魂,川南之钥的风骨之章[2/2页]

地球交响曲 是名为心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古镇:纸上的抗战,石上的文脉
     我第三站去了李庄古镇。
     这里是中国抗战期间最重要的文化转移地之一,曾经迎来中央研究院、同济大学、国立艺专等百余机构,是“中华文脉避战而存”的奇迹之地。
     我走进李庄文保中心,看到抗战时期的学生名单密密麻麻,墙上一张老照片中,一位年轻的梁思成正站在这座江边木楼前,身边是林徽因。
     我又沿街走进一家旧书店,老板是一位老先生,见我看一本泛黄的旧志,他说:“这里从来不是一个‘古镇景区,而是一段学问活过来的地方。”
     我写下:
     “李庄的价值不在砖瓦,而在曾经住过的‘思想;
     在那段所有人都想逃的时候,有人带着笔和课桌选择留下。”
     四、蜀南竹海:风不语,竹自歌
     我最后两天去了蜀南竹海。
     这是一片波涛起伏的绿意国度,12万亩竹林连绵起伏,风吹竹浪,哗哗如海。我走在竹林栈道上,脚下松软,头顶阳光从叶缝里洒落,像古琴在弹指间透出的微光。
     在一处竹庵边,我遇到一位隐居的青年画家,他住在竹屋中,日出而画,日落而眠。
     我问他:“你不怕孤独吗?”
     他说:“竹不说话,但它每天都在陪我呼吸。”
     我写下:
     “竹海是宜宾的精神后花园;
     城中有火锅、烈酒、江涛,
     林中有风、墨、沉默与回声。”
     五、地图落笔·下一站泸州
     五天宜宾之行,我从三江口走到老窖池,从文人故地行至竹海深处,一点点把“水、酒、人、文、绿”这五种意象揉进脑海,再蒸出一杯“热中有静,浓中带雅”的城市记忆。
     这是一座喝着酒却不醉、临着江却不吵、藏着文却不炫的城市。
     我摊开《》地图,在长江起点、川南绿肺之地稳稳落笔:
     “第141章,宜宾已记。
     她是长江第一滴,
     是岁月第一酿,
     是山水有灵、文人有根的南方入口。”
     下一站,是泸州。
     我要继续沿江而行,走进中国白酒双雄之一的另一端,去探泸州老窖的幽香,去寻红色盐道的足迹,去看川滇黔交界的文化旋涡是如何炼出另一种烈性。
     我提笔封页,轻声说:
     “酒未尽,路犹长——泸州,我来了。”
    喜欢。
  

第141章 宜宾:水起千里江,酒酿百年魂,川南之钥的风骨之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