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98章 南宁:绿城之声、民族合唱与边境律动的都市交响[2/2页]

地球交响曲 是名为心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了青秀山。
     这是一座穿城而立的绿色高地,树木苍翠,佛音袅袅。登山途中,我听到山道旁有导览讲解青秀山的历史,从古代南越王讲到宋朝的孔庙,再讲到抗战时期的军政办事处。
     我在山顶俯瞰南宁,整座城市如森林般铺展,楼宇隐在绿意中,像被大地小心呵护的琴键。
     山脚有一位僧人正在抄经,我向他合十。他只轻轻一笑:“城市再大,根还是土。”
     我写下:
     “青秀山,是南宁留给天空的一段独白。它告诉我:真正的城市,不是楼高路宽,而是是否愿意把一块最高的土地交给树、交给风、交给历史。”
     四、民族广场:多声部合唱的城市中心
     夜晚,我来到民族广场。
     这里是南宁的城市中轴,是一座民族与时代同框的舞台。傍晚七点,灯光亮起,舞台开始。几位身穿各民族服饰的舞者轮番登场,有壮族的《敬酒歌》,有苗族的《蝴蝶舞》,还有瑶族的《山花恋》。
     观众席中,孩子们坐在家长肩头鼓掌欢笑,老人们点头跟着哼唱,年轻人举起手机拍摄,但无人打断节奏,每一个人都在这场合唱中找到自己的音符。
     我听见主持人用壮话说:“南宁,不是一个民族的南宁,而是大家的南宁。”
     我在广场一角低头写下:
     “民族广场是南宁的合唱部,它不只唱给游客听,也唱给这座城里的每一口锅碗瓢盆、每一段老少乡音。这里的多元不是展示,而是日常。”
     五、地图与绿城旋律的章节落笔
     夜深,我站在江边,听城市最后一班公交驶过远桥,尾灯消失在榕树浓影之中。
     南宁不是一种声音,它是一组旋律,有人用脚步走出节奏,有人用语言编织歌词,有人用山水打底,有人用边疆的宁静写入尾奏。
     我翻开《》,在第九十八页写下:
     “南宁是一座城市与民族共舞的舞台,一首绿意与人情共唱的合奏。它没有喧嚣的高潮,但它在每一处生活的细节里延展、环绕、悠扬。它是一座永不独唱的城。”
     我低声说:
     “下一站,来宾。
     一座在歌与稻香之间等待我落脚的城市。”
    喜欢。
  

第98章 南宁:绿城之声、民族合唱与边境律动的都市交响[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