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了过来。
为首那个刘主任油光满面,眼神闪烁;旁边的张工则显得木讷一些,一些剩下的人,眼里要么带着明显惊慌,要么就是缩在后面。
唐秋立刻上前一步,气场全开,声音如同寒冰,将采石场的安全隐患一条条列出,措辞严厉,直指要害。
尤其强调这种严重违规可能招致的严厉处罚甚至项目终止,更暗示可能触发官方安全监管部门的强力介入。
强大的压迫感让刘主任额头瞬间冒汗,连连点头哈腰。
就在气氛降至冰点,刘主任几乎要瘫软时,夏禹适时地开口了,语气相对“缓和”,带着一种“通情达理”的无奈:“唐监察说的都是事实,问题确实非常严重。不过...”
他话锋一转,看向刘主任和张工,“我们也理解工厂维持生产的不易。这样吧,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我们可以给贵厂一个内部自查和紧急整改的机会。24小时!24小时内,你们必须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初步整改方案,并对最突出的安全隐患——比如那几台碎石机立即采取停用或加装有效防护等临时措施。我们会根据你们自查整改的‘态度和‘成效,再决定后续处理力度。这也是给严州地方产业一个机会”。
夏禹的话如同溺水者抓住的稻草。刘主任和张工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如释重负和一丝侥幸。24小时!虽然紧迫,但总比立刻完蛋强!
他们忙不迭地点头答应:“是是是!谢谢夏专员!谢谢唐监察高抬贵手!我们一定深刻反省,立刻整改!马上就办”!
“好”。夏禹不再废话,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利索地拿出两份早已准备好的、格式规范的文件——一份是《安全隐患现场检查记录及整改通知书》;另一份是《现场协调会议纪要》。
“刘主任,关于这个会议内容...”夏禹语气放缓,带着一种“替对方着想”的温和。他需要一个合理的解释,更需要时间观察,将眼前这些人的面孔和名字记下。
“哦哦哦!明白明白”!刘主任立刻会意,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连忙用袖子擦了擦额头的油汗,赔着笑指向远处那排充当办公室的简易板房,“这里太吵了!夏专员,唐监察,请移步会议室详谈?那里安静些”!
一行人移步至简陋的板房会议室。空间本就狭小,桌椅寥寥,众人勉强落座,更显局促。刘主任慌忙朝谢云峰使眼色:“小谢!快,去倒水!用我那好茶叶”!
“刘主任”,夏禹适时开口,声音温煦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寸,“会议纪要的内容,我们暂时就不详细写了”。
他顿了顿,抛出一个诱人的饵,“这样,明天我们再来复检时,如果整改到位,效果显着,这份会议纪要的内容,自然就变成‘检查通过,符合要求...这样大家都省事,报告上也好看些”。
“哎哟!太感谢了!夏专员您真是体恤我们下面做事的难处”!刘主任脸上的感激几乎要溢出来,搓着手连声道谢,又急切地催促谢云峰,“小谢!还愣着干嘛!把我锁柜子里那罐珍藏的明前龙井拿出来!给专员和监察泡上”!
“不必麻烦了,”夏禹微笑着摆手,话却说得明白,“都是给人打工的,职责所在。我们检查完就走,不会过多打扰,更不会故意为难”。
气氛在夏禹刻意的“体恤”下缓和了不少。借着这短暂的“融洽”,他和唐秋不动声色地与在场的几个小头目攀谈了几句,目光掠过一张张面孔,将名字与人对上号。
“那么”,夏禹见时机成熟,将两份文件推到桌子中央,语气平和却不容拒绝,“麻烦几位,在这里签个字,确认一下我们今天检查的情况和达成的初步共识”。
他适时地递上了笔。
刘主任和张工看着文件上白纸黑字的记录,以及需要签字确认的位置。刚才夏禹的表现在他们面前是一种善意信号,都是在“贴心”地替他们着想。
几人也不能再多要求什么,剩下几人作为“在场人员”,也按要求签了名。
夏禹收回文件,仔细看了一眼上面的签名——刘长海(生产部主任)、张建国(安全工程师)、谢云峰(生产调度助理)。一份具有约束力的名单,到手了。
“时间也不早了”,刘主任见事情暂时告一段落,脸上堆起更热情的笑容,试图拉近关系,“夏专员,唐监察,辛苦一天了!不如留下来,我安排个便饭?镇上虽然简陋,但也有几家...”
“刘主任客气了”,夏禹打断他,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无奈,“上面盯得紧,实在不方便”。
他话锋一转,目光投向安静站在一旁的谢云峰,给出了一个既合情合理又便于行动的方案,“这样吧,让谢助理留下,陪我们对付一口,正好再深入了解一下厂里的具体运作情况,方便我们后续写报告时更...客观详实”。
“好好好!没问题”!刘长海一听不用自己作陪,还能让“专家”多了解“实际情况”,简直求之不得,立刻对谢云峰挥手,“小谢!快去安排!务必让专员和监察吃好!好好配合工作”!
离开采石场的路上,夏禹小心地将签好字的文件收好。引信已经在自己手里,接下来,就是静待蛇出洞,看兴隆如何在恐慌中,将那些真正见不得光的人和秘密,匆忙转移了。
喜欢。
第428章 引蛇出洞[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