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发现的,故取名为番薯,因为其耐旱高产,陈振龙冒死将薯藤绞入缆绳中躲过西班牙人检查,带回福州种植!”
这时,人群中的高弘图接口道:“回禀陛下,同年,陈振龙其子陈经纶呈献福建巡抚金学曾,金学曾下令试种,恰逢闽中大旱,番薯丰收救民无数,故被人称为称‘金薯。万历三十六年,江南大水,徐光启阁老在松江府试种番薯“活民甚众”,着《甘薯疏》疾呼推广。”
这时,崇祯皇帝的眼神变得比听到玉米时还要明亮,他目光炯炯的看着那截淡红色的农作物,急切的说道:“如此良种,为何在我大明没有大面积推广?!”
“这……”工部尚书范景文站出来说道:“回禀陛下,番薯畏寒,初期因越冬留种困难,仅限福建、广东等暖地种植。后来陈振龙家族总结出‘藤蔓窖藏越冬法才突破限制。但是,因其对气候需求苛刻,如今主要分布于福建、广东、浙江南部及山东沿海地区,温暖之处种植,其余省份因为气温不够,都没有种植!”
听罢范景文的叙述,崇祯皇帝也皱起了眉头,从他能救济灾民的话语中看,这东西的产量绝对不低,但是,留种困难和对温度的严苛需求,还是制约此物大面积推广的一个重要条件。
“看起来,还要大力解决此物的这两个问题,一旦能大面积种植,老百姓能吃饱饭,就没有流民之祸了!”崇祯皇帝在心底暗暗的在心底想道。
将手中的番薯放在了一边,崇祯皇帝又拿起那几个土黄色的豆子,开口询问道:“诸位爱卿,说说你们知道的这马铃薯的情况吧!”
面对这几个小豆子,一向见多识广的诸位阁部大臣纷纷皱起了眉头,在脑海中苦苦思索着有关此物的信息来。
最终,还是在基层呆的时间较长的刑部尚书解学龙站出来,对着崇祯皇帝说道:“启禀陛下,此物臣略知一二,此物为一种药材,也可作为观赏的植物,其开花洁白美观,但是其块茎发芽后有毒,民间多有误食导致中毒的事件,故而引发民众排斥。”
“哦,是吗?”崇祯皇帝好奇的从李若琏手中拿起一颗马铃薯左右看了看。
解学龙继续说道:“陛下请看,这马铃薯上面已经有些尖芽冒了出来,这正是其有毒的征兆,而且我江南地区,气候湿热,导致马铃薯极易腐烂,不宜储存!而且蒸煮此物,口感平平,不如番薯口感甘甜!因此,此物只是为药用多一些!”
听到解学龙说,发芽的马铃薯有毒,崇祯皇帝立马将手中这颗“烫手洋芋”立马扔回给了李若琏,下意识的搓了搓手。
但他很快意识到,李若琏都能若无其事的拿在手里,这东西接触应该没事,就是不能吃发芽的马铃薯。
屋内群臣看着崇祯皇帝有些怪异的举动,面色古怪,一副想笑又不敢笑的样子,憋的真是相当难受了。
“咳咳……”崇祯皇帝轻咳一声,掩饰自己的尴尬,随手就将马铃薯令李若琏放到一边,内心微微有些失望,不再理会此物了!
喜欢。
第482章 异邦之物(二)[2/2页]